“類大腦”可以擁有意識嗎?獨特脈衝能產生協調電活動波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2022年,我們將見到一些新型“類大腦”的問世。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將能與可象徵人類意識的複雜大腦活動模式相媲美。這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體現“意識”的大腦特徵是什麼,還將引發一系列嚴肅的道德倫理問題。

“類大腦”可以擁有意識嗎?獨特脈衝能產生協調電活動波

類大腦指在實驗室中由人類幹細胞培育而來的迷你神經束,可以展現出人腦發育過程中的種種特徵。在醫學界,它們可以提供關鍵的生物學模型,讓我們對特定病症開展研究,比如寨卡病毒引發的小頭畸形等等。

類大腦對基礎神經科學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我們還不清楚大腦是如何按照基因的指示、一步步發育成型的,也不清楚大腦成型之後、各種迴路是如何支持大腦功能背後的複雜活動模式的。而類大腦便為我們提供了一扇窗戶,不僅能讓我們觀察到正在發育的神經迴路,還能對其進行操縱。

該研究將於2022年繼續開展,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函待解決:類大腦能否擁有“意識”?畢竟,構成類大腦的基礎物質與真實人腦一樣,都是神經元,而不是構成人工智能的硅制邏輯門。

已經有一些跡象顯示,類大腦中已經擁有了真實大腦的部分“基礎構件”。2019年,科學家在類器官神經網絡中發現了獨特的“脈衝”活動。更令人驚異的是,類大腦能夠產生協調的電活動波,與人類嬰兒出生前的波形十分相似。

我們明年也許能見到更多這樣的例子。但我們能找到類大腦存在意識的證據嗎?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還不確定“意識”對發育成型的大腦意味着什麼,更別提實驗室中的一小團細胞了。但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有望成功的探索路徑。確定大腦具有意識的判定特徵之一也許是大腦對干擾的反應。如果用能量脈衝刺激具有意識的大腦,產生的“電回聲”會以複雜的時間與空間模式反射回去。但如果對無意識的大腦加以刺激,回聲的反射便非常簡單,就像向水中扔進一塊石頭一樣。科學家已經利用這一發現,探測腦部嚴重受損、無行為響應的患者的殘留意識,但我們還不知道類大腦對這樣的刺激會如何反應,也不清楚結果該如何解讀。

隨着類大腦不斷發展、活動與我們在有意識的人類大腦中觀察到的現象越來越接近,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兩個問題:其一,哪些大腦特徵可以準確判定人類意識的存在?其二,認為人造物質具有“意識”的標準是什麼?

此外,類大腦研究還存在顯而易見的倫理學問題。如果類大腦擁有意識,它們可能無時無刻不處在清醒的痛苦之中,但由於它們無法表達出來,我們可能永遠都意識不到它們在受苦。針對類大腦研究的倫理與管制方針正在討論中,因此針對類大腦意識的質疑暫時偃旗息鼓。但明年掌握更多證據之後,我們也許還得重拾這一話題。

(0)
上一篇 2022-01-06 11:58
下一篇 2022-01-06 11: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