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年度報告大PK 大數據“戳中”你了嗎?

歲末年初,不少“打工人”逃不掉寫“年度報告”來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近年來,互聯網公司旗下的App也在效仿這樣的做法——生成“年度報告”——展示用戶過去一年的使用行為。

數據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音樂類App“年度報告”提醒着你在深夜emo時聽着的歌曲;辦公類App計算着你與同事之間的會話次數;支付類App統計着過去一年你把錢都花在哪了。這些數據是你在數字生活中留下的痕迹,無比精準。

當然,大數據也可能誤解你。互聯網公司為形成熱門話題,往往在App“年度報告”中配以動人文案,希望能激發用戶分享欲,讓人將原本屬於個人信息隱私的事件,心甘情願地對外轉發分享。但這可能適得其反。

對此,《財經》E法採訪了10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用戶,看看他們如何評價今年各家App發布的“年度報告”,以及他們與“年度報告”之間的故事。

網易雲音樂:有創意,但存在合規瑕疵

自述者:劉坤,26歲,深圳,律師

與其他的音樂類App相比較,網易雲音樂幾乎每年都能夠在朋友圈中“刷屏”,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作為App用戶而言,可以看到網易雲音樂今年的“音樂靈魂的年紀”、“四季歌單”、“聽歌關鍵詞”等報告頁面比較能“戳中人心”,能激發用戶的分享慾望,讓他們更願意將原本屬於個人信息的內容對外分享。

▲網易雲音樂“年度歌單”中的“音樂靈魂年齡”
▲網易雲音樂“年度歌單”中的“音樂靈魂年齡”

但作為法律工作者而言,我認為,網易雲音樂策劃的“年度歌單”可能存在“數據合規”瑕疵。

一是,從“年度歌單”的首頁面來看,並未有類似“隱私政策”的文本,告知用戶哪些個人信息被收集,以及如何使用生成“年度歌單”,這顯然侵犯用戶的知情權。

二是,從網易雲音樂的隱私政策來看,雖然聲稱將會採集用戶的聽歌記錄等信息,但未提及將會用生成“年度歌單”,這可能涉及個人信息的“超範圍使用”。

▲網易雲音樂“年度歌單”活動頁面的前後變化:增加了《授權協議》並要求用點擊同意
▲網易雲音樂“年度歌單”活動頁面的前後變化:增加了《授權協議》並要求用點擊同意

但從我的身邊朋友反饋來看,他們並未在意這個法律要求的細節,但這確實是個數據合規的瑕疵。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雲音樂在活動的第二天發現了這個疏漏,在頁面中增加了協議文本。

QQ音樂:不懂中年男人心

自述者:龐達,41歲,深圳,公司法律顧問

QQ音樂空有版權,不懂營銷,年度報告更多做的是數據展示。例如:我在午飯時間聽《悟空》這首歌,它就認為這首歌是我的“精神食糧”,但事實上,在中午12點時,往往我正在前往健身房的路上。

回顧2021年的“年度歌單”,我發現QQ音樂其實不懂中年男人心,它的個性化推薦鮮有打動我的歌。最後,發現自己一年到頭,點擊收藏的好歌並不多。

▲QQ音樂“年度歌單”多為數據展示
▲QQ音樂“年度歌單”多為數據展示

我發現自己對於好音樂的發現渠道過於狹窄,希望藉由音樂平台的個性化推薦,接觸些更多好聽的歌曲。但平台往往推薦的大多是些口水歌、流量歌曲,能夠“戳中”我帶來驚喜的歌曲很少。

在2021年,陳奕迅的《孤勇者》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鳳凰傳奇改編后的《海底》也不錯,這些都是老歌手的歌,詞曲、旋律都比較契合我的喜好。

過去一年,我將《一念之間》聽了243遍,歌曲旋律流暢自然,歌詞樸素自然開闊。一念之間,人到中年才知要取捨,人到老年才惜不逾矩。

支付寶:我媽看到賬單可能要昏過去

自述者:王邇,30歲,北京,中央直屬事業單位職工

支付寶每年的年度賬單都讓我感到“驚悚”,今年的賬單我依舊感到“震驚”。

在過去的2021年,支付寶年度賬單顯示我過去一年支出了近6萬元,但我一年的工資大約在10萬元左右。要是我媽看到這個賬單,她可能要昏過去。

▲王邇支付寶的“年度賬單”
▲王邇支付寶的“年度賬單”

但年度賬單差不多與我的真實消費契合。排在第一位,佔比19.8%的是轉賬紅包支出,這筆錢有一半用於給自己買了份重疾險,剩下部分用於支付了房租。另外,還有些人情往來,送份子錢、發紅包更多地發生在微信支付。

網絡購物消費基本發生在淘寶,部分涵蓋了排在第二位佔比16.4%的是餐飲美食支出,再加上充值了淘寶的88vip,更多網購都發生在了淘寶這個平台。

我也有存款用在支付寶平台上購買基金,去年收益率為-3.5%,但結合2020年的收益率來看,目前在基金投資上還有小賺。

排在第三位佔比14.9%的是醫療健康支出,但我有公費醫療,這部分支出主要用於墊付醫藥費,但這部分錢後續報銷后可以回來。

透過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可以從側面了解自己很多“無意識”的花銷,但基本在新的一年基本不會有意識地調整消費習慣。

這就像考試成績出來了一樣,你不可能因為成績糟糕就立馬奮發圖強。除非生活有重大變化,如結婚、生子這些重大事件發生,否則消費結構不可能有明顯變化。

美團:深度參與我的生活

自述者:唐瑩,29歲,北京,媒體行業從業者

我居然在美團花了一萬多塊?當看到美團的“年度賬單”時,我簡直不敢相信。

▲唐瑩美團的“年度賬單”
▲唐瑩美團的“年度賬單”

但當我開始仔細回想這一年在美團的消費時,也終於弄明白為啥我花了那麼多錢,因為美團參與了我生活的大部分,這個平台跟我的生活有很大的聯結。

美團提供的服務種類太豐富,它不止是送外賣、還送葯、送菜、送花,這能讓我極大地通過這個平台聯結家人、朋友的情感。

去年春節,按照單位要求,在北京就地過年,不能回家陪父母。大年初二那天,我用美團給我爸媽團了兩張《你好,李煥英》的電影票,他們跟我說看得挺開心,讓我也感覺挺開心的。

2021年12月的時候,我北京的一個好朋友過生日,我當時派駐安徽不能陪她,就給她送了束向日葵,還寫了賀卡。她說她看到賀卡上的字就哭了,因為她過去一年過得不好,我的賀卡上寫的祝福是:日日是好日。

更別提,在我每每痛經的時候,美團小哥都能及時送來布洛芬,簡直像我的救命恩人。

美團也有不好的地方,它總會誘導用戶領券、領紅包,好幾次我差點就錯點了“開通月付”的按鈕。我挺排斥這類誘導開通“消費借貸”的行為,怕因為大意導致逾期還款,從而影響我的徵信。

抖音:消磨時間,算法神秘

自述者:杜昂,24歲,深圳,視覺設計師

真離譜,我居然在抖音上看了2557個美食作品,通常我看的都是做菜視頻,這一年我的廚藝精進不少。下廚房可真的是太解壓了。

▲杜昂抖音的“年度報告”,觀看美食視頻最多
▲杜昂抖音的“年度報告”,觀看美食視頻最多

除了廚房,我還喜歡在抖音上“吸貓”,雖然我已有三隻貓咪相伴左右。當你發現你的貓滿屋子“竄稀”時,你會發覺屏幕對面的貓咪更香,有些自媒體會提前寫好劇本,引導貓咪完成動作,加上一些後期效果,就像個小電影一樣。但我知道,我更愛我的貓咪。

刷抖音真不覺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已到深夜,睡不着也會再刷一會,有時候半夜和朋友互相分享“猛男變裝”“沙雕新聞”視頻也是我的樂趣所在。

▲杜昂最晚刷抖音的時間
▲杜昂最晚刷抖音的時間

那句歌詞唱的,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這不就說的是我嗎?

前一陣子失戀了,抖音老給我推“恢復單身文案合輯”,感覺被抖音內涵到。但誰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它的神秘算法?

我不太有對外分享抖音“年度報告”的想法,大多是些數據的羅列,感覺沒有什麼新鮮感。

微博:情感自留地,標籤並不精準

自述者:呂妍,24歲,北京,研二學生

“2021我的微博播報”顯示我在2018年12月8日成為微博用戶,但事實上我一直在使用微博,當我想要開始一個新階段,就更換一個新的微博賬號。

▲呂妍的“年度報告”
▲呂妍的“年度報告”

微博播報告訴我過去一年的363天都在登錄,但我每天並未在微博沉迷。除了跟蹤“驚天大瓜”或重要的“社會議題”時,我會尋根問底地捋清事件的前後脈絡。

播報還顯示我過去一年發了190條微博,其中大多發些情緒化的內容,大概表達內容有此時此刻的心情、間歇性的躊躇滿志、與朋友相聚的歡樂、生氣時的吐槽。我的微博粉絲不超過20人,都是非常親近的朋友,這讓我可以更放鬆地表達。

我可不敢在微信朋友圈“肆意妄為”,朋友圈好友數量眾多且關係複雜。總而言之,發微博就像我“即興哼的一段歌”,而發朋友圈更像是我“經過準備的演講”。

微博“年度報告”顯示我最高頻使用的字符是:“哈哈哈”、“!!!”、“啊啊啊”。這些詞讓我自己感覺很羞恥,都是些沒有內涵的表達,我沒覺得自己經常用這些詞。

▲微博的大數據分析,呂妍年度使用的高頻詞
▲微博的大數據分析,呂妍年度使用的高頻詞

通常我會在兩種情形下使用這些字眼,一是轉發愛豆的視頻圖文是,會說“啊啊啊啊啊啊她好漂亮”;二是在EDG奪冠時,發“啊啊啊啊啊抗住壓力逆風翻盤你們也太棒了吧!”這些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感嘆詞,微博的大數據分析可太浮於表面了。

播報給我標記了三個人設標籤,“快樂星球常駐居民”“深夜emo患者”“沒有感情的吃瓜機器”,我感覺並不精準,這些標籤好像是隨機發給不同用戶的一樣。

B站:快樂源泉,侵權內容仍然常見

自述者:何華,25歲,上海,研三學生

B站的“年度報告”顯示,我在一年365天里,共有345天登錄B站。當這些數據展示在我眼前時,讓我挺感到意外的。我身邊還有些比我更重度的用戶,我的兩個本科室友,過去一年分別登錄364天、363天。

▲何華的B站“年度報告”
▲何華的B站“年度報告”

2021年,我共計在B站看了4609個視頻,共384.9小時。從iPhone計算App使用時長來看,B站使用時長僅次於微信。

▲何華的iPhone中的App使用時長周報
▲何華的iPhone中的App使用時長周報

B站是我的快樂源泉,在我emo的時候,我會看up主“吃家的好孩子”發布的視頻,“小孩打針”的視頻每次看都能笑出聲來。另外,美食、英語、貓貓狗狗這些視頻都能夠治癒剛成為社畜的我。

B站也是我的學習寶庫,過去一年我在上下班路途中,持續聽復旦大學的《投資銀行學》課程,這個“洗耳朵”的過程也能讓我開始漸漸對投行到底是什麼略知一二。

作品版權侵權問題在B站依然常見,一些用戶搬運上傳的課程視頻,會不定期地從平台上消失。我雖是法學院學生,理應更具有知識產權意識,但誰能拒絕優質的免費資源呢?

豆瓣:“標記”,讓我有種滿足感

自述者:cy,30歲,貴陽,銀行從業者

我是豆瓣10年的老用戶,但並不是個重度用戶,它有的社群、同城活動之類的服務基本上未曾使用,豆瓣對我而言更像是個“私人空間”。

在2020年之前,我都只是零星使用豆瓣來“標記”看過的影視劇、書,或者通過豆瓣電影評分來在選片時“避坑”。但自2021年以來,我開始嚴格使用“標記”功能以及對看過的電影進行打分,甚至對之前遺漏“標記”的作品進行“補打卡”。

▲cy的豆瓣“年度報告”
▲cy的豆瓣“年度報告”

我想看大數據最終將會如何展現出“一種軌跡”,當我看到2021年的豆瓣“書音影年度報告”時,心生一種滿足感,讓我覺得沒有在虛度光陰。

在流量時代,“年度報告”也在迎合用戶激發他們的分享欲,促使用戶點擊轉發。但我不會公開分享這份報告,對我而言,這些數據仍具有些“私密屬性”,我的分享也僅針對於特定的朋友。

掌上生活:生意會黃,但賬單如期而至

自述者:李苟,29歲,北京,私營企業主

2021年,生意沒了,行業差不多也沒了。沒錯,我是做教育培訓的。

在“雙減”之前,我和一家互聯網大廠談成了合作,承接教學、科普類視頻的拍攝工作。為了達成這筆生意,沒少請客吃飯,每次都刷招行信用卡。當時我心想着,如果項目能成,這筆支出也能覆蓋。沒想到的是,甲方最後項目停了,至今還有筆款未結。

▲李苟刷卡請客吃飯的部分花銷
▲李苟刷卡請客吃飯的部分花銷

今年生意太不好做了,賬上有300多萬的收入,支出也有300多萬。但也不敢停止應酬請客,有次約甲方吃飯,他突然提議多帶幾個人過來,我瞬間就“破防”了,為幾百塊難受了好久。要知道我一個人的時候,大多點的是人均20元左右的外賣。

▲李苟銀行賬戶的收支情況
▲李苟銀行賬戶的收支情況

招商銀行信用卡年度賬單讓我心酸。我想要是今年還能做教育,可能還能賺點錢,明年可能換個業務方向發展,你永遠不知道飯桌上的生意能否成,但作為乙方先得把單給買了。

航旅縱橫:“被遺忘的航線”

自述者:小言,28歲,山東,自由職業者

工作以後,我每年都看航旅縱橫生成的年度報告,它提醒着我在過去一年裡,我是怎樣在不同空間里移轉,以及回憶起每段旅程的零星片段。

我在2022年10月從一家快時尚品牌離職,飛行伴隨着過去工作的5年,目前從航旅縱橫累計的數據來看,共有446次飛行。

▲小言6年累計飛行記錄以及2021年飛行記錄
▲小言6年累計飛行記錄以及2021年飛行記錄

我工作前三年在上海辦公,但負責管理的供應商工廠多位於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區域,飛行最為頻繁的航線為“上海至廣深”或“上海至青島”,這些地圖上密集的飛行軌跡,讓我想起剛出入社會工作的自己,總是行色匆匆。

這些大數據有時候會提示你一些“巧合”。例如,在2020年的新年首飛和年末最後一趟航班,我都是在越南從“芽庄”飛往“胡志明市”的航班上。在我工作的后兩年,都在越南度過,管理着東南亞地區的供應商工廠,依舊身影匆忙。

今年,航旅縱橫加入了一頁名為“被遺忘的航線”的飛行報告,看到時讓我內心一酸,因為“上海至青島”是我回家的航線。自2020年爆發疫情以來,我已有近兩年的時間未回家。

App年度報告大PK 大數據“戳中”你了嗎?

▲2021年航旅縱橫新增的“被遺忘的航線”頁面

航旅縱橫記錄了我過去一年打開了它103次,我經常翻開自己的“飛行軌跡”,看看地球上還有哪些未被“點亮”的地方,它激勵着我在未來踏出旅程。

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0)
上一篇 2022-01-05 20:57
下一篇 2022-01-05 20: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