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3 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更新了英偉達收購 Arm 一案的最新安排。2020 年 9
月,英偉達與日本軟銀集團發表聲明,宣布英偉達將以 400 億美元收購軟銀旗下的英國 IP 龍頭 Arm,這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案。

2021 年 12 月 2 日,FTC 宣布起訴阻止英偉達收購 Arm。FTC 稱,其有理由相信英偉達、軟銀和 Arm 執行的併購協議違反美國聯邦法案,因此對該併購案提出訴訟。

為此,英偉達、Arm 和軟銀就 FTC 的起訴提交了一篇多達 49 頁的辯護。在這篇辯訴長文中,三家公司直言“Arm 在尋找未來增長的道路上面臨著重大挑戰”、“Arm 的原始市場和其最大的收入來源(移動設備)已經飽和”,詳細分享了 Arm 當前面臨的競爭壓力和業務增長困境。

儘管這篇長文的目的是減輕英偉達收購 Arm 后的影響,促使法官駁回 FTC 對英偉達、Arm 收購案的起訴,但也揭示了全球半導體 IP 龍頭 Arm 所面臨的困境。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文章鏈接:

https://www.ftc.gov/system/files/documents/cases/d09404_-_answer_and_defenses_of_respondentsv_nvidia_corporationsoftbank_group_corp._and_arm_ltd.pdf

移動市場飽和,Arm 營收、利潤陷困境

IP 核即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功能模塊。通常來說,IP 廠商通過將市場中的通用需求或技術熱點、難點提取出來做成 IP 核,以授權(License)或版稅(Royalty)的模式提供給芯片設計公司。而芯片設計公司可以通過直接採用 IP 核的方式提升芯片設計效率、縮短設計周期並降低開發成本。

隨着芯片製程不斷演進,芯片設計的成本和難度呈指數級增長。國際商業戰略公司(IBS)首席執行官 Handel Jones 曾提到 28nm 芯片設計的平均成本為 4000 萬美元,而 3nm 芯片的設計成本已經達到 5.9 億美元。因此 IP 核這種能夠降低設計成本、減少流片時間的商業模式對芯片設計公司十分重要。

作為 IP 龍頭,Arm 在移動處理器和物聯網處理器市場都佔據了 90% 的市場份額,還計劃在 2028 年實現 65% 的網絡設備市場、90% 的車載信息娛樂和駕駛員輔助市場以及 25% 的數據中心市場。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 Arm 2019 年各個市場的份額和其 2028 年預計獲得的市場份額(來源:Statista)

由於 IP 公司無法像下游芯片設計廠商、芯片製造廠商一樣,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或推進芯片製程獲得成本上的縮減,Arm 的盈利能力一直是個大問題。

在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5G 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Arm 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研發成本和難以快速增長的 IP 授權和版稅收入。

2016 年,軟銀以 320 億美元(約合 2038 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Arm。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稱,這是軟銀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收購之一,希望 Arm 成為軟銀今後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

但 Arm 被收購后,其營收和發展。Arm 的年報顯示,其在移動處理器上的市場份額已達 90%,市場基本飽和。這一觀點也在英偉達、Arm 和軟銀三方的申訴信中被強調。

2018 財年-2021 財年(軟銀每一財年截止到當年的 3 月份),Arm 的營收分別為 2023.44 億日元(約合 111.27 億人民幣)、2026.99 億日元(約合 111.46 億人民幣)、2066.52 億日元(約合 113.64 億人民幣)和 2098.48 億日元(約合 115.40 億人民幣),四年僅增長了 3.7%。

問題更加嚴重的則是 Arm 的盈利能力,根據軟銀財報,Arm 從 2018 財年到 2021 財年,只有 2019 財年盈利 1339.66 億日元(約合 73.67 億人民幣),2018 財年、2020 財年和 2021 財年,Arm 分別虧損 313.80 億日元(約合 17.25 億人民幣)、428.19 億日元(約合 23.54 億人民幣)和 338.73 億日元(約合 18.62 億人民幣)。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 Arm 2018 財年-2021 財年營收與利潤變化

物聯網軟件業務增長受困,前高管爆料增速緩慢

對 Arm 來說,它很清楚自身的營收情況,也一直在尋找新的營收增長市場。

2017 年被軟銀收購后,Arm 在年報中稱將“更快地開發新技術”,重點是人工智能(AI)、計算機視覺(CV)、增強現實(AR)等領域。此外,Arm 還將投資物聯網(IoT)等市場,以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為了在這些新的市場取得成功,Arm 在軟銀的支持下開始大手筆地擴充團隊。

自此開始,Arm 的員工人數在 2018 財年-2020 財年分別增加了 1034 人、101 人和 751 人,2021 財年 Arm 的員工人數仍繼續增加了 7.9%。隨着技術團隊規模的不斷上升,Arm 的經營成本隨之提高。

和人員規模不斷擴充相比,Arm 開拓新市場的舉動則沒有那麼順利。

在物聯網領域,Arm 的 Cortex-M 架構具有低功耗、小體積、高性價比等特性,佔據了 90% 的物聯網處理器市場份額。但在傳統的處理器 IP 之外,Arm 物聯網軟件業務的發展卻不盡人意。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 Arm 2017 年 Q1-2021 年 Q3 各季度營收情況(來源:Statista)

據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有分析師和業內高管表示,物聯網設備市場的發展速度不像很多人預期的那樣,Arm 還需要在這一碎片化的市場面臨亞馬遜、西門子等公司的競爭。

以 2018 年 Arm 推出的 Pelion 物聯網平台為例,前 Arm 物聯網業務總經理 Krisztian Flautner、前 Arm 戰略業務發展部門副總裁 Michael Dimelow 等人都在離職后表示該業務進展較為緩慢。

2021 財年,Arm 的主要收入增長仍來自 5G 智能手機、5G 基站網絡設備和服務器出貨量的增長;其技術許可收入和軟件服務收入反而減少了 1200 萬美元(約合 7643 萬人民幣)。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 Arm 2017 財年-2021 財年營收與各部門收入情況(來源:Statista)

同時,Arm 架構還面臨 RISC-V 的威脅。RISC-V 作為一種開源架構,不僅無需授權費用,其設計更容易修改,能夠與各種應用兼容。根據市場諮詢公司德勤的報告,芯片創企、AI 芯片公司、汽車和物聯網市場等都可能採用 RISC-V 架構。

目前,SiFive 和瑞薩電子等芯片廠商已採用 RISC-V 架構推出了針對數據中心和汽車 SoC 的芯片,英國 IP 廠商 Imagination 也在 2021 年推出了基於 RISC-V 的 CPU 產品,RISC-V 生態正在逐步擴大。

博通、高通、Marvell 退場,Arm 數據中心業務被英特爾、AMD 夾擊

即使是在服務器領域,Arm 一樣需要在 CPU IP 上面對英特爾 x86 的競爭。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Omdia 的數據,由於亞馬遜、Ampere 和華為等廠商的服務器 CPU 採用了 Arm 架構,2021 年第三季度帶有 Arm CPU 的服務器出貨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但其市場份額僅為 5%。

在數據中心 CPU 市場中,核心玩家為英特爾和 AMD,其 CPU 產品都基於 x86 架構。英偉達、Arm 和軟銀稱,在數據中心和 PC CPU 領域,英特爾和 AMD 已從垂直整合中獲利,可進行大量研發投資,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地位。

由於生態和研發預算小得多,基於 Arm 的數據中心和 PC CPU 在與 x86 的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甚至基於這樣的因素,博通、高通、Marvell 等 Arm 的客戶在 2016 年-2020 年陸續裁撤或縮減了基於 Arm 的數據中心 CPU 業務。

Arm發表49頁報告自揭短板:移動市場飽和 營收利潤陷困境

▲ 高通針對數據中心市場的 Centriq 2400 處理器

英偉達宣布收購 Arm 后,英特爾也採取了新的措施,進一步擠壓 Arm 的數據中心 CPU IP 業務。2021 年 3 月,英特爾推出了代工服務計劃(IFS),使其客戶可以和英特爾合作開發基於 x86 的定製 CPU,用於數據中心或其他場景。

結語:若英偉達收購失敗

Arm 需面對新一輪抉擇

如果 FTC 起訴成功,Arm 無法被英偉達收購,其營收可能無法支撐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5G 等領域的高額研發投入,或將影響 Arm 對這些新技術的布局。屆時,Arm 可能需要在新收購要約或 IPO 之間進行選擇,有實力、意願併購 Arm 的廠商並不多。

如果 Arm 選擇 IPO,其結果正如此前 Arm CEO Simon Segars 提到的那樣,上市后 Arm 需要面對短期收入增長和盈利的壓力,將影響 Arm 在投資、擴張、創新等方面的反應速度,其未來仍需觀望。

(0)
上一篇 2022-01-04 21:47
下一篇 2022-01-04 21: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