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知道宇宙正在膨脹?

不到一百年前,天文學家還認為銀河系宇宙中唯一的星系,望遠鏡捕捉到的模糊星雲則都是銀河系範圍內的氣體雲。各種結果表明,宇宙是靜態的,並沒有隨時間推移而變化。一個例外是美國天文學家維斯托·斯里弗的發現。

宇宙為什麼會膨脹?科學家找到原因,熵增才是宇宙的動力

天體物理學家曾經相信宇宙是靜態的,只包含銀河系,但後來的科學研究明確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天體物理學家曾經相信宇宙是靜態的,只包含銀河系,但後來的科學研究明確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早在1912年,他就注意到仙女座星雲正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向太陽移動。為了確定這一點,他利用了多普勒效應,即由於波源(或觀測者)的運動而引起的波動頻率變化。在聽到救護車或喇叭移向或遠離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受到多普勒效應。如果移向我們,聲波會被壓縮,音調也會更高;如果遠離我們,聲波會被拉長,音調也會降低。光波也是如此。斯里弗推測,仙女座星雲正在向我們移動,因為它的光移到了光譜的藍端。

斯里弗是對的。我們現在知道,仙女座星系不僅在向我們移動,而且將在大約四五十億年後與銀河系碰撞——形成“銀河仙女座”(Milkdromeda)星系。

到1917年,斯里弗測量了其他幾個星雲的徑向速度(物體向觀察者方向移動的速度分量),得出結論稱,它們正在紅移,即遠離我們。在歐洲,幾乎沒有科學家聽說過斯里弗的研究結果。即使在美國,他的觀點也存在爭議。1917年,愛因斯坦用全新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現代的第一個宇宙模型,他假設宇宙是靜態的。

1920年的大辯論

1920年4月20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贊助下,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與匹茲堡阿勒格尼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展開了一場辯論,探討星系的本質。星雲究竟是不是銀河系外的“島嶼宇宙”?銀河系是不是唯一的星系,被浩瀚的真空所包圍?這次辯論被稱為“沙普利-柯蒂斯之爭”,也被稱為“世紀天文大辯論”(Great Debate)。這是一個有力的例子,說明了初步數據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解釋,而所有這些方式似乎都是合理的。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更好的數據對於健全的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沙普利認為,銀河系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的星雲。柯蒂斯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星雲是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儘管沙普利似乎在這場辯論中佔了上風,但最終的結果並不是決定性的。

哈勃的標準燭光

埃德溫·哈勃正是在這時候介入了,他想要徹底結束這場爭論。

哈勃利用威爾遜山天文台的2.54米胡克望遠鏡,在其他星雲中發現了天文學家所說的“標準燭光”,也就是具有已知亮度的光源。想象一下,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你把相同的手電筒放在空曠場地的不同距離上,通過測量它們的相對亮度,就可以利用平方反比定律(光的強度與光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來確定它們與你的距離。

哈勃在許多星系中都發現了標準燭光:一類被稱為“造父變星”的恆星具有非常典型的脈動周期。哈佛大學天文台的亨麗愛塔·勒維特在造父變星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發現了這類恆星的周光關係,使得後來的天文學家能夠計算地球與遙遠星系間的距離。從鄰近的光源開始,哈勃構建了一個“宇宙距離階梯”,用他確定的標準燭光測量更遙遠的星系距離。

1924年初,哈勃寫信給沙普利,表示自己在仙女座星雲中發現了造父變星。沙普利立刻明白,他對宇宙的觀點已經過時。到1924年底,哈勃已經在仙女座星雲和其他22個螺旋星雲中發現了幾十個造父變星,它們之間的距離達數百萬光年。大辯論結束了:宇宙是由“島嶼宇宙”組成的,這些星系相距遙遠。不過,此時的宇宙仍然是靜態的。

從靜態宇宙到哈勃定律

同時,一些宇宙理論模型提出了與愛因斯坦相反的觀點。宇宙會隨着時間而改變。如果是這樣的話,星系應該會在空間的拉伸下彼此原理,就像漂浮在河流中的軟木塞一樣。

1917年,荷蘭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威廉·德西特提出,一個擁有“宇宙學常數”的空宇宙將以指數級速度膨脹。(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了一個宇宙學常數,用來抵消引力場的影響,使他的方程能有靜態宇宙的解。除去此項,宇宙就會快速增長。)

1922年,俄羅斯宇宙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提出,即使沒有宇宙學常數,宇宙也可以膨脹和收縮,這取決於宇宙中含有多少物質。幾年後,比利時神父兼天體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提出了一個原始原子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從一個巨大的放射性中子球的衰變中誕生,並繼續膨脹,產生星系和恆星。

這些理論或許很令人興奮,但只有數據才能給理論注入生命。經過細緻的研究,1929年,哈勃和他的助手米爾頓·赫馬森宣布,他們的觀測結果支持了宇宙正在膨脹的觀點。哈勃確定了他所需要的標準燭光——在46個星系中那些非常明亮的恆星,甚至比造父變星還要亮。他得出結論,星系彼此遠離的速度與它們的距離成正比。這種關係原先被稱為哈勃定律,現在被改為哈勃-勒梅特定律,是描述宇宙如何膨脹的理論基礎。

宇宙膨脹並不像炸彈爆炸

人們常常把宇宙的膨脹與炸彈的爆炸相混淆,但二者毫無相似之處。炸彈有一個爆炸中心,彈片會從這個中心點飛離,周圍空間則作為背景保持固定。相比之下,宇宙的膨脹就是空間本身的膨脹,就好比你腳下的地面開始向兩個方向伸展(因為地面是二維的),連同地面上的一切也開始互相遠離。就像一個擺着許多課桌的教室,當地面延伸時,課桌也會移開距離。如果每張課桌都是一個星系,那麼隨着空間的膨脹,所有星系都會彼此遠離。沒有哪個比另一個更重要。

在膨脹的宇宙中,沒有哪一點比其他任何一點更重要。回溯宇宙的歷史,所有的點最終都匯聚在一起;那是大爆炸的時刻,發生在大約138億年前,標誌着宇宙膨脹的開始。

(0)
上一篇 2021-12-17 11:08
下一篇 2021-12-17 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