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12月8日凌晨1點多,38歲的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感嘆“人生至暗時刻”。這條朋友圈的背景是,國內柔性屏幕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深圳“四小龍”之一的柔宇發不出工資了。由於長期虧損,柔宇的資金鏈一直十分緊張,此前已經削減了一些員工福利,以壓縮開支。但從今年9月起,員工薪酬也遭遇縮水,當月僅發放40%;10月則是一分錢沒發。

另有柔宇員工在脈脈上發帖稱,公司尚未發放去年的年終獎,甚至連報銷款都拖欠了大半年。

作為CEO,劉自鴻起初不動聲色,試圖內部消解危機。

發生欠薪后,劉自鴻的微博賬號並未談及此事,但在10月20日轉發了《商業周刊》中文版的一條視頻專訪。後者稱讚劉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從零到一打破行業規則的企業家、勇闖柔性技術無人區的拓荒者”。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而在公司內部,管理層宣稱將在11月30日補發10月工資。但到了承諾的時間點,員工們仍然沒有拿到薪水。

同一天,劉自鴻召開員工大會,坦陳公司資金狀況,並宣布新一輪融資有可能在12月或明年1月到賬。但一些柔宇員工向媒體表示,“不再相信公司畫餅”,若一直拖欠工資將進行維權。

柔宇今天的困局,並不令人意外。

自從2020年5月融資3億美元后,柔宇已經有一年半沒有新的風投資金入賬。在此期間,柔宇試圖登陸A股科創板,但最終撤回申請。

與此同時,柔宇的虧損仍在不斷擴大。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虧損人民幣3.6億元、8.0億元、10.7億元和9.6億元。

截至2020年6月底,柔宇持有貨幣資金8.5億元。按照當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估算,這筆錢大約還能支持1年。這與柔宇發生欠薪的時間基本吻合。

為解燃眉之急,劉自鴻和其他幾位高管2019年下半年自掏腰包,借給公司216萬元救急。但與每年數億元的虧損相比,這筆錢只是杯水車薪。

如今,大面積欠薪坐實了外界此前對於柔宇的種種質疑,包括燒錢嚴重、難以扭虧為盈等。而擁有一大串光環的創始人劉自鴻,正面臨創業八年以來的最嚴峻挑戰。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劉自鴻從小就是“學霸”,在清華大學讀完本科和碩士,又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曾在IBM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2012年開始創業。

回國之初,劉自鴻作為高層次海歸人才,得到有關部門的格外器重。

一些媒體也對劉自鴻讚譽有加,例如福布斯在2015年把他評為“中美十大年度創新人物”之一,與特斯拉CEO馬斯克比肩。

然而,劉自鴻並沒有展現出與馬斯克同級別的能力,其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仍然過於理想主義,對公司財務和管理顯然並不在行。

如果是馬斯克是能夠在極端惡劣的境遇中成事的“混蛋”,那麼劉自鴻似乎更適合做一個在順境中前行的好人。柔宇的困境,再一次暴露出科學家辦企業“九死一生”的難題。

A

劉自鴻出身平民家庭,但求學創業屢屢得到命運垂青,很早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在清華讀大三期間,劉自鴻利用課餘時間研發了一種“人體生物傳感芯片”,奪得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特等獎。一個月後,某企業花費300萬元買下了這項技術。

這是2003年的300萬元。彼時,北京東城和西城區的房價僅每平米1萬元左右,這筆錢足以買下三套房。

2006年,劉自鴻前往斯坦福大學讀博士,開始研究柔性顯示技術。這在當時是非常前沿的科研領域,想要做出成績,必須要投入大筆資金。

劉自鴻得到了導師西美緒的鼎力幫助。後者曾在德州儀器公司擔任首席技術官,圈內人脈深厚,很快就為劉自鴻拉來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在貴人扶持下,劉自鴻僅用三年就完成學業,成為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歷史上畢業最快的華人博士生。在IBM工作一段時間后,劉自鴻2012年5月離職創業,成立柔宇科技。

2014年8月,柔宇做出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屏樣品。工程師們拍了一段視頻,用手輕輕一揮,薄如蟬翼的柔性屏就被氣流吹了起來。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傳到網上后,當天就有一個非常大的企業的老闆帶人過來,出價3億美元給我們。”劉自鴻回憶道。

團隊思量再三,沒有答應這份報價。但嶄露頭角的柔宇已成為投資圈的競逐對象,IDG、深創投、松禾資本等頭部機構紛紛下場,累計注入約90億元。

在被資本追捧的高光時刻,柔宇一度在投資機構要求下上調融資額度。2020年中的F輪融資中,柔宇的估值已經高達60億美元。

錢來得太早、太多、太容易,很容易影響創業者對於資本市場的判斷。另一方面,這也讓劉自鴻對於賺“快錢”更加不屑一顧。

“創業的初心是什麼?是為了快速賺一筆錢去創業,還是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對我們來說,這是很清晰的選擇。”劉自鴻說。

放棄短期利益、專註長期價值的做法並沒有錯。但做出這一選擇的前提是,投資人能夠源源不斷地輸血,陪伴公司熬過最艱難的爬坡階段。尤其是在柔性面板這種資金密集型賽道,創業者必須衡量投資人是否願意長期陪跑。

在很長時間裡,柔性屏的想象空間驅使着各路投資者不斷下注,柔宇的資金十分充裕。但2020年中之後,柔宇在一級市場的價格已經非常昂貴,卻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導致其融資變得艱難。劉自鴻的光環漸漸褪去,直至今天危機的爆發。

復盤劉自鴻的個人史,“不差錢”是一個顯眼的關鍵詞。如今柔宇因缺錢陷入窘境,或許與劉自鴻對金錢缺少足夠的渴望和敬畏存在一定關聯。

B

除了不善理財外,劉自鴻在掌控公司方向時,也暴露出其他方面的一些短板。

比如技術路線的選擇。目前,柔性屏行業的主流技術是LTPS(低溫多晶硅),三星、京東方等國內外廠商均採用這一方案。柔宇採用較為冷門的IGZO技術路線,主打ULT-NSSP(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

劉自鴻在多個場合宣稱,這套方案能夠以更低的投入,實現更高的良率。但業內專家表示,IGZO方案的成本確實會低一些,但能耗高、穩定性差,並且拖累良率。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三星等公司的柔性屏產品銷量逐年增加,而柔宇卻陷入了不小的麻煩。

根據招股書,柔宇2019年的良率僅為36%,2020年提升至65%。作為對比,京東方2020年的良率為85%。這導致柔宇很難擠進一線手機廠商的採購清單。

又比如,劉自鴻長期從事技術研究,缺少生產線管理經歷。創始團隊的大多數人也是類似背景。經驗的匱乏,讓柔宇長期面臨產能閑置的難題。

早在2018年6月,柔宇即已投產首條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但2018、2019和2020年上半年,由於銷量不振、存貨增加,柔宇的產能利用率僅為15.1%、31.2%和5.3%。雖然製造業提前布局冗餘產能的做法較為常見,但如此高的閑置率顯然並不合理。

外部合作方面,劉自鴻也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柔宇的業務分為B端和C端兩塊,分別銷售柔性屏解決方案和柔性屏手機。在B端,柔宇與空客、LVMH、瀘州老窖等知名公司進行合作,簽訂了一批諒解備忘錄之類的協議,據稱將把柔性屏運用在飛機機艙、奢侈手袋甚至酒瓶上。

同時,一些合作方高管對劉自鴻讚賞有加。LVMH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越對媒體表示,劉自鴻並不是為了金錢在創業,更代表了一種情懷,“不是簡簡單單的中國情懷,而是世界情懷。”

但合作協議和友情吹捧並沒有為柔宇帶來更多訂單。空客等公司連前五大客戶都算不上;撐起柔宇營收的,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深圳公司。

在C端,柔宇2018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一時間名聲大噪。但受制於品質、渠道、價格等因素,柔宇自主品牌手機的銷量始終不算理想。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假如自己賣不動,合理選擇是與手機大廠合作,說服後者選用自己的產品。但遺憾的是,柔宇沒能做到這一點,而劉自鴻對此亦有責任。

柔宇發布摺疊屏手機三個月後,小米公司總裁林斌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台摺疊屏手機”,雷軍隨後發文大談小米的創新之路。

此舉令柔宇副總裁樊俊超大為不滿,在朋友圈髮長文回懟,指責小米撒謊、價值觀有問題,輿論嘩然。

但劉自鴻不僅沒有嘗試平息事態,或者釐清雙方爭辯的問題,反而喊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這番言論徹底堵死了柔宇與小米合作的可能。截至目前,國內頭部手機廠商華米ov均已發布摺疊屏手機,但沒有一家採用柔宇的方案。

令人感嘆的是,即便是發生欠薪、境遇不佳,劉自鴻仍然在朋友圈裡說“不要指望雪中送炭”,表示要堅持到底,永不言棄。氣魄固然雄壯,但不免少了幾分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屈能伸。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C

在公關宣傳和媒體報道的推動下,公眾視野中的劉自鴻是“別人家的孩子”,其成功之路頗有都市傳說的味道。

比如,劉自鴻上大學時,春節放假回家看到電熱毯不好用,老人容易感冒,就想到可以搞自動調溫的小發明,旋即得到院士認可,廠商出大錢收購。

又比如,劉自鴻去斯坦福大學做演講,準備稿子時臉貼屏幕太近,結果就突然有了靈感,想到了VR(虛擬現實)技術,“興奮地一夜未眠”。

甚至連柔性屏技術,也要演繹成“一頁紙寫下商業計劃、美國導師幫忙拉來10萬美元”的經典橋段。

這些細節過分詳實、邏輯過分簡單的動人敘事,反覆出現在一篇篇文章中;再加上“高考狀元”“清華”“斯坦福”“博士”“IBM”“海歸高知”這些構建了一代人成功願景的關鍵詞,劉自鴻從創業那天起就受到許多人的關注,收穫大批榮譽頭銜。

與此同時,從劉自鴻和柔宇的經營動作中,也可以發現這種“一個好點子換來一個好生意”的思維痕迹。

創業八年間,柔宇除了柔性技術外,還在不同階段追逐過VR、藍牙耳機之類的風口,但大都淺嘗輒止,沒能做出太多聲響。

在柔性屏上,他們花費了大量精力進行宣傳推廣,比如在深圳機場擺設掛滿柔性屏的“柔樹”,並一度將產品植入了央視及其他多台春晚。但最關鍵的產品銷售卻不盡如人意,最終因資金緊張遭遇困局。

[評論]科學家劉自鴻應該退場了

不過,柔宇並不一定就此一蹶不振。畢竟,柔性屏是一個處於上升期的賽道,而柔宇盤子較小、包袱不重,仍有很大的翻身可能。

在困難時刻,劉自鴻的最佳選擇或許並非“永不言棄”,不妨果斷後退一步,請來職業經理人和具備工業生產經驗的專業人士,幫忙重新梳理業務;劉自鴻手握逾70%投票權,大可不必擔心外人鳩佔鵲巢。

走出象牙塔的“學霸”並不一定是好的CEO,也並不一定需要擔負起管理公司的職責。退居幕後、專註研發,同時穩定軍心、凝聚團隊,或許是更適合劉自鴻的角色。

(0)
上一篇 2021-12-11 11:25
下一篇 2021-12-11 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