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ST研究人員打造特殊支架 有助受損脊髓神經元修復

雖然人體某些部位可在受傷后相對較好地癒合,但受損脊髓一直是醫學治療上的一大難點。當脊髓受傷時,它會切斷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重要聯繫,並阻礙受害者的移動和感知能力、甚至導致癱瘓。好消息是,一種新穎的支架設計,有望促進神經元的定向生長,從而更好地修復受損的脊髓。

0.jpg

輔助神經元成功生長的支架(顯微成像,圖自:OIST)

與能夠輕鬆自愈的手腳等部位的神經相比,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具有略有不同的工作方式。日本沖繩科學技術研究所(OIST)的 Marco Terenzio 教授表示:

截至目前,想要讓脊髓中受損的神經元再生,仍是一項切實的挑戰,因為脊柱中只有少數類型的神經元具有有限的癒合能力。

更重要的是,神經元不僅需要生長數毫米,且可能會產生疤痕組織。為此,我們需要提供一個人造支架,來輔助神經元彌合這部分差距。

其實早在 2018 年,我們就已經聽聞一個有趣的例子。當時研究團隊通過向受傷部位植入包覆了 3D 打印幹細胞的硅支架,以期在剩餘神經之間建立新的連接。

今年早些時候,另一項研究還將基因療法考慮了進去,以促進神經纖維的再生、並改善小鼠的組織修復。

1.jpg

電子顯微圖像,左側一格 100 μm,右側一格 1 μm 。

現在,OIST 的科學家們試圖將更多精力放到神經元的生長方式上。通常情況下,神經元會以徑向方式,從中心向外發展。

但在與相鄰神經元的連接需要修復的情況下,更可取的方式,就是讓它們直線生長、以密切被切斷的間隙。

為此,研究人員打造了一種特殊的支架(用於為神經元生長提供結構和化學支撐的纖維材料),來促進這種模仿細胞外基質的行為。

3D confocal images of neurons on scaffold(via)

這項工作涉及設計帶有凹槽和凹痕的支架,旨在鼓勵神經元的定向(而不是徑向)生長,並使用先進的印刷技術來製造成品。

通過所謂的“兩光子光刻”(2-photon lithography)技術,研究人員選用了一種光敏聚合物,並通過激光照射使之硬化。

不過本例中僅需在材料必要部分發射激光,其餘未硬化的部分可以被輕鬆沖刷走,從而留下精心設計的支架部分。

2.jpg

支架製造設備

Marco Terenzio 教授補充道:“其工作原理有點像 3D 打印,但具體實現方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們不是在所需的地方沉積材料來構建框架,而是通過去除材料來實現這一目的”。

事實證明,這種結構具有相當優異的熱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在小鼠身上展開了實驗,表明它可以用於培養修復大腦 – 肌肉之間的肌肉運動神經元。

這些神經元能夠按需在支架上附着和生長,且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能夠穿透支架的所有層,這一點尤其振奮人心。下一步,他們希望將這種設計作為模板,來開發未來可用於小鼠體內實驗的支架。

(0)
上一篇 2021-11-29 16:29
下一篇 2021-11-29 16: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