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喜歡“唱歌”:是即興發揮還是社交行為?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兩隻小動物在一起甜美地歌唱,彼此交互地發出顫音、吱吱聲和啾啾聲,如果你閉上眼睛仔細聽,可能會相信這是兩隻小鳥,但事實上你錯了,這是中美洲奧斯頓褐鼷鼠(Scotinomys teguina),一種會唱歌的嚙齒類生物,它們生活在雲霧森林中,通過激情唱歌與進行同伴交流。

褐鼷鼠的聲音大部分都不在人類聽力範圍內,所以研究人員以人類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記錄它們的發聲,從而揭示它們甜美動聽的交響樂,但它們難以捉摸的叫聲也揭穿了一個人們普遍認為的假設,即鳴禽是除人類之外唯一會唱歌的動物。 事實上,許多動物都會與同伴彼此唱歌,該現象比人們想象得更多。哪些物種會唱歌?它們唱歌僅僅是為了尋找配偶和標記領地?還是像人類一樣,僅是因為喜歡唱歌?

800px-Humpback_whale_with_her_calf.jpg

鯨魚歌聲錄音首次表明,鯨魚低吟是由獨特的重複音調組成。

動物歌聲是一種“即興發揮”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是什麼因素使歌曲與其他聲音區分開來,很少有研究人員能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布萊恩·法雷爾解釋稱,在最簡單的層面上,我們可以定義歌曲是特殊音調序列構成的,這可能是在一段時間內重複音調,從而變成像我們所說的旋律。這意味着所有歌曲都是聲音,但並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歌曲,依據這個定義,狗的吠叫聲、青蛙的呱呱聲或者蟬的高音鳴聲,都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歌聲。據悉,多年以來法雷爾致力於研究自然界動物的聲音。

法雷爾說:“更進一步地講,可以說歌曲涉及到一定旋律的樂曲,這是由即興創作能力完成的,有趣的是,會唱歌的動物通常是從父母那裡學習發聲的,而不是生來就具備這種能力,這種靈活的學習能力被認為是增強即興發揮能力的基礎。”

這種關於動物唱歌的定義是高度主觀、人性化的,但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心理學名譽教授查爾斯·斯諾登稱,唱歌是我們收集某些動物歌聲音調的一種速記方式,這些動物歌聲對人類而言非常美妙動聽。據悉,斯諾登致力於研究動物如何交流,以及動物和音樂之間的微妙關係,當我們應用斯諾登關於唱歌的定義,就會發現歌聲源於自然界隱藏的“動物歌唱家”。

例如:墨西哥一種無尾蝙蝠——犬吻蝠,它們在交配季節會試圖以高音吸引雌性的注意,事實上它的聲音頻率很高,研究人員必須使用特殊的音頻設備才能接收記錄下來。當一隻雄性犬吻蝠成功獲得潛在配偶的芳心時,事情就變得非常有趣了,依據2013年發表在《動物行為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當犬吻蝠伴侶開始發情,雄性很快就會升級原有的簡單歌聲,加入各種音律,似乎是為了讓雌性對它產生足夠的興趣,從而便於完成交配。雄性犬吻蝠能迅速重組音律,找到雌性喜歡聽的音律,這是在特定環境壓力下即興發揮的真實情景。

16113580527_d1367fd489_b.jpg

  當犬吻蝠伴侶開始發情,雄性很快就會升級原有的簡單歌聲,加入各種音律,似乎是為了讓雌性對它產生足夠的興趣,從而便於完成交配。

長臂猿的歌聲能挑戰人類

與此同時,長臂猿能“挑戰人類”,成為靈長類種群中最出色的“歌唱家”之一,雖然並不是所有長臂猿都會唱歌,但那些發出複雜唱腔的長臂猿通常會用較短爆裂聲點綴長而響亮的叫喊聲,研究人員強調稱,這是歌劇演唱家常採用的一種發聲機制。長臂猿的歌聲內容也與環境密切相關,例如: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長臂猿的捕食警報具有一種獨特的聲音排列,在常規的叫聲中是聽不到的。更重要的是,長臂猿同伴之間是以二重唱的方式進行交互,專家認為該方式有助於增強社會聯繫,並與其他同伴劃分領地範圍。

然而,這些靈長類動物並不是唯一喜歡與同伴唱歌的動物,中美洲奧斯頓地區的褐鼷鼠也會“二重唱”,而且它們的唱歌行為非常優雅,讓同伴感到親切禮貌,它們通常會發出快節奏的啾啾聲(它們的歌聲可能包含大約100個音符),但研究表明,一個動物的歌聲永遠不會打斷其他動物的歌聲。事實上,每隻褐鼷鼠都會在同伴唱完歌之後停頓片刻,然後才開始自己唱歌。神經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這種停頓能力的神經基礎,從而分析出有關人類對話交流的進化根源,該方式可能也是基於雙方輪流說話。

與此同時,如果沒有座頭鯨縈繞心頭的美妙歌聲旋律,關於動物界唱歌行為的探討似乎是不完整的。1970年,英國生物學家羅傑·佩恩使用黑膠唱片首次錄製了鯨魚歌曲,並進行廣泛傳播,這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興趣。法雷爾稱,這些深情的動物歌聲對它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事實上佩恩記錄的座頭鯨美妙歌聲讓人們意識到保護鯨魚的重要意義,並在上世紀70年代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捕鯨的活動,最終導致全球暫停捕殺鯨魚。

同時,佩恩的鯨魚歌聲錄音還首次表明,鯨魚低吟是由獨特的重複音調組成。法雷爾說:“佩恩是首位揭曉鯨魚20分鐘歌聲內容的研究人員,他當之無愧是鯨魚專家,從那時起,研究人員發現鯨群有獨特的歌聲,可以用於識別它們,其他鯨魚物種,例如:虎鯨和白鯨,它們也會唱歌。”

動物唱歌的內容是什麼?

事實上,這些動物僅是地球上為數不多會唱歌的物種,動物是否是“歌手”,主要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動物的聲音旋律,如果深入探索分析,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動物歌唱家。但為什麼這些動物要唱歌,而不是簡單地吠叫、咩咩叫或嗡嗡叫呢?法雷爾指出,除了爭奪領地、配偶和食物之外,生活在同一聲音空間的動物還必須“爭奪帶寬”,才能被其他同伴聽到。

事實證明,唱歌具有遠距離傳輸聲音的優勢,並且能以長序列攜帶大量信息,動物通過聲音來劃分領地,提醒其他掠食者,或者像犬吻蝠那樣使用獨特的聲音求偶,這是非常有用的。

但除了這些功能性作用之外,還有動物僅是為了快樂而唱歌嗎?關於這個問題,研究人員無法提供明確的答案。但我們知道動物會玩耍,它們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它們可能在玩耍和情感交互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唱歌,法雷爾說:“有相關大量文獻可以證實該現象,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動物對音樂有情感反應。”

例如:研究人員分析了音樂家莫扎特對老鼠的影響,老鼠可以聽到音樂中頻率最高的音調,他們發現音樂能降低老鼠的血壓,而血壓通常與平靜的感覺相關。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心理學專家斯諾登決定更進一步:13年前,他開始與一位名叫大衛·泰伊的大提琴手合作,他們準備專門為動物創作音樂,觀察音樂是否能讓動物的血壓降低下來,他們假設如果音樂頻率處於動物可聽範圍內,同時音樂旋律基於它們的心跳或者發聲模式的熟悉節奏,這樣動物更有可能對音樂產生反應。

在兩項獨立研究中,斯諾登和泰伊決定分別研究貓和絨頂檉柳猴(Saguinus oedipus),測量這兩種動物對他們創作的一系列實驗性動物樂曲的反應,首先,他們為絨頂檉柳猴創作了兩種獨特的曲調:一種是聲音尖銳、斷奏節拍,這讓人們聯想到猴子處於焦慮狀態下發出的啾啾聲;另一種是聲音刺耳、哨聲曲調。對於貓,他們在與貓發出咕嚕聲節奏相匹配的背景下創作完畢,組成了一系列高音調流暢音調,最終研究結果顯示,動物對這兩種獨特的曲調都產生了反應。

2009年,斯諾登和泰伊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關於絹毛猴的研究報告,證實播放的音樂曲調能成功地讓猴子平靜或者興奮。此外,2015年,發表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與播放常規樂曲的揚聲器相比,它們更有可能靠近並摩擦播放貓叫聲音的揚聲器,這種行為是它們滿足和快樂的標誌。

斯諾登說:“這項研究表明音樂中有情感因子,這意味着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操縱和改變動物的行為,事實上,當另一組研究人員在一家獸醫診所的真實環境中測試我和泰伊創作的貓音樂時,發現當獸醫對貓進行檢查時,播放貓音樂比人類音樂更能使貓平靜下來。”

斯諾登稱,創作歌曲可以對動物產生這種影響,這一事實讓人們認為,音樂對情感的影響可能具有更深的進化根源,這可能有助於揭示音樂對人類的深遠影響,這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研究領域。同時,我們能否由此得出相關結論——動物唱歌純粹是為了享受?法雷爾傾向於認為動物歌聲中有情感成分,但這超出了我們當前的研究能力,他強調稱,最有趣的問題也是最難測試的問題。

想一想長臂猿嬉戲的叫聲,嚙齒類動物唱歌時的喋喋不休,以及鯨魚美妙的歌聲,真的很難相信動物歌聲中沒有情感和快樂,但完整地破解動物歌聲,當前仍是一個未解謎團。(葉傾城)

(0)
上一篇 2021-10-14 11:53
下一篇 2021-10-14 11: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