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嘗試用微生物“活體療法”應對超級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院內感染,近年來已變得日趨嚴重。由於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性、甚至可通過生物膜來增強自身抗性,此類感染的治療也相當棘手。好消息是,在近日發表於《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基於微生物的“活葯”療法。

科學家嘗試用微生物“活體療法”應對超級細菌感染

肺炎支原體細菌資料圖(來自:María Lluch / CRG)

在導管、起搏器、假關節等醫療植入物的手術中,很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的困擾。然而 CRG 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想到了一套“以毒攻毒”的解決方案。

在本月發表於《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科學家們介紹其設計了一種‘基因組縮減細菌’,特點是能夠消除人體內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形成的生物膜。

具體說來是,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常見的細菌,將之安全地定植於醫療植入物的表面、從而在那裡產生可溶解超級細菌生物膜的特效酶,並將之形象地稱作‘活體藥物’。

據悉,微生物世界的競爭相當殘酷,細菌往往通過生產和釋放針對其它細菌的抗菌酶來爭奪領土和資源,而 CRG 研究團隊就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

本次研究選用了一種肺炎支原體細菌,首先對其進行了無害化的改造,以避免導致人類生病。然後被進一步設計成能夠有效地產生兩種酶,以溶解生物膜和其它細菌的細胞壁。

測試期間,研究人員將改造肺炎支原體菌落,引入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所感染的導管中,並且嘗試了細胞培養 / 活鼠身上 / 以及從小鼠身上移走、加入治療、並移回體內這三種方法。

結果發現,三套方案的感染治療都相當成功,且活鼠測試可治療 82% 的感染。研究人員表示,使用肺炎支原體細菌來分解生物膜的好處有很多。

首先,該細菌缺乏細胞壁,因而能夠更加有效地釋放分子和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統。其次,該細菌具有較低的突變風險,且無法將其修飾的基因轉移到附近的微生物。

這意味着這套療法對人類臨床應用也是相當安全的,且研究團隊正在為後續的相關實驗積極做準備。

研究通訊作者 María Lluch 總結道:

這項技術基於合成生物學與活體生物療法,旨在滿足可在肺部應用的所有安全性與有效性標準,且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們的首要攻克目標之一。

下一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搞定大規模生產和製造問題。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可從 2023 年開啟臨床試驗。

(0)
上一篇 2021-10-08 18:50
下一篇 2021-10-08 18: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