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藍鰭金槍魚可被當成生物指標 揭示全球海洋的汞污染模式

根據羅格斯大學和其他機構的一項研究,藍鰭金槍魚是一種長壽的洄遊物種,隨着年齡的增長會積累汞,可以用作重金屬以及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構成的風險的全球“晴雨表”。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800px-Pacific_bluefin_tuna.jpg

藍鰭金槍魚廣泛分佈在全世界的海洋中,但是由於消費者的需求而導致的過度捕撈已經嚴重影響了它們的種群。它們的肌肉組織中也有高濃度的神經毒性甲基汞,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甲基汞是汞在水生食物網中的生物放大形式,導致藍鰭金槍魚肉中的神經毒性濃度經常超過人類消費的安全水平。但是,在分佈於世界各地的藍鰭金槍魚中,汞的積累是如何變化的還不是很清楚。

各種金槍魚被提議作為海洋汞污染變化的生物指標,但直接比較不同空間和時間的魚組織汞濃度是很困難的,因為除了分類學上的差異,海洋魚類的汞含量還受年齡、大小、在食物網中的位置以及獵物類型和丰度的影響,這些都因當地和全球環境條件而不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為世界各大洋的汞污染提供一個標準的比較基礎,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四個不同海洋次流域的藍鰭金槍魚物種中肌肉汞濃度的變化。藍鰭金槍魚有三個品種。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最大和最瀕危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及南方藍鰭金槍魚。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大部分捕獲量來自地中海,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藍鰭金槍魚漁業。

{[NV]U7O9U0X7SY)_Q`5[0G.png

經過對以往研究的詳盡回顧和1998年至2019年肌肉組織樣本的汞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藍鰭金槍魚的汞積累率在地中海最高,在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大西洋下降。此外,汞積累率與區域海水和浮游生物中的甲基汞濃度成比例增加,將藍鰭金槍魚中的甲基汞積累與每個子流域食物網底部的甲基汞生物利用率聯繫起來。

觀察到的全球模式與每個海洋子流域的汞水平相對應–地中海、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受到自然過程的影響,如岩石中的汞浸出,以及金屬開採、冶鍊和化石燃料燃燒帶來的人類污染,而北大西洋的情況則較差。研究人員發現,藍鰭金槍魚中的汞積累率作為一個全球污染指數,反映了自然和人類的來源以及由水的密度差異驅動的深海洋流的全球循環,而水的密度是由溫度和鹽度控制的。

FSK{FWCZQ1D}ER4JRCQE8E6.png

“我們的研究表明,藍鰭金槍魚中的汞積累率可以作為一個全球污染指數,可以揭示海洋中的汞污染和生物利用率模式、自然和人類造成的排放以及區域環境特徵,”該研究的高級作者之一John Reinfelder說,他是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環境科學系的教授,其研究重點是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中化學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總的來說,汞積累率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比較海洋子流域中地理上不同的上層營養級海洋魚類種群的汞生物利用率,研究海洋食物網中汞的營養動力學,並改進對海產品汞暴露的公共健康風險評估。”

(0)
上一篇 2021-09-15 10:12
下一篇 2021-09-15 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