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氣象記錄才70多年 “千年一遇”暴雨是怎麼算出來的?

河南多地近日出現大暴雨,7月20日,鄭州氣象官方微博發布視頻稱,鄭州暴雨“超千年一遇”。河南省水利廳官網信息則顯示,“7月18日8時至21日02:00分,河南省部分地區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最大點雨量滎陽環翠峪雨量站854mm,尖崗818mm,寺溝756mm,重現期均超5000年一遇。”

“5000年一遇”的說法,在網絡上引發了一些討論,不少人將其理解為“5000年才能遇到一次的超小概率事件”。這種理解,是對的嗎?

如何理解暴雨“千年一遇”

鄭州氣象20日晚發布的消息稱,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mm,相當於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從氣候學的角度來看,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現期通過分佈曲線擬合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我國有氣象記錄才70多年 “千年一遇”暴雨是怎麼算出來的?

近年來,“五十年一遇暴雨”“百年一遇暴雨”等說法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公眾不免疑問,幾年前剛剛經歷過一次“百年一遇”的暴雨,怎麼又來了?

實際上,“X年一遇”的說法並不等於“X年才能遇到一次”,而是有其他計算方式。

據第一財經報道,從事市政規劃設計的工程師趙鵬城解釋稱,“重現期超5000年一遇”可以理解為在有降雨記錄以來,出現的歷史最大降雨。在水文統計中,重現期即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記錄資料統計期間內,大於或等於某暴雨強度的降雨出現一次的平均間隔時間,一般以年表示。

我國有氣象記錄才70多年 “千年一遇”暴雨是怎麼算出來的?

“‘重現期’和‘千年一遇’的表述一致,都是概率學上的提法,後者具體指同規模的降雨量每年有千分之一的概率發生,而非絕對數值意義上的一千年有且只發生一次。在現實中,該強度暴雨或許千年出現多次,又或許不會出現。”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市政院副院長呂紅亮則表示。

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表示,目前,中國城市普遍採用《室外排水設計規範》的暴雨強度按式,並將其作為判斷城市降雨規律的主要依據和指導城市排水防澇系統規劃建設的基礎。

我國有氣象記錄才70多年 “千年一遇”暴雨是怎麼算出來的?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中的暴雨強度按式

該工程師運用上述按式推演了此次鄭州的強降雨,“本次降雨按3天算,t=3天,降雨強度972.8L/hm2.s(升/每秒每公頃),根據公式反算出降雨重現期P=5000。而不同的地區因為蓄洪、行洪、排洪條件不同,有一個降雨強度和洪水等級(以重現期表示)的對應關係,忽略這個關係不計,暫且認為降雨重現期P=5000對應洪水頻率是5000年一遇。這就是媒體上說‘洪水5000年一遇’的由來。不過以上數據僅為舉例,以972.8L/hm2.s作為降雨強度並非與實際雨量完全匹配。”

“千年一遇”說法準確嗎?

對“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說法,也有專家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氣象數據,無法下此定義。

據河南商報,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千年一遇”“百年一遇”是源自於水文氣象裡面關於洪水重現期的一種科學上的解釋。主要是依據從歷史記錄而且是一個比較長的這個記錄來看,推算極端天氣事件、極端洪水事件,出現的就是歷史的重現期。計算方法主要是依據時間比較長的歷史記錄來推算某一類天氣事件。尤其是洪水這個事件在歷史上可能重複發生的頻率,這實際上是一個數學上的概率。

陳濤稱,從大氣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我們形成有嚴謹記錄的氣象記錄時間是在1950年之後,有了比較準確和完整的降雨量的科學記錄。到現在為止,整個降雨量記錄的是70年左右,所以說我們表達極端天氣甚至是極端降雨過程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歷史排名,根據我們各站點在歷史上出現的極大值得降雨量,依次進行排名。如果是新出現了極端的強降雨記錄,我們會把這個排名再做相應的調整,這是我們大氣科學界裡面比較常見的做法。

他表示,所謂“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在目前沒有得到可靠的、長時效的、有效的降雨記錄之前,很難去談這個問題。

(0)
上一篇 2021-07-22 10:27
下一篇 2021-07-22 1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