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型波痕”化石記錄下古代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巨大海嘯

據外媒報道,大概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並終結了恐龍長達1.6億年的統治。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這場改變世界的大災難的直接證據,即海嘯發生后隨即形成的“大型波痕(megaripples)”化石。

雖然我們現在的氣候變化看似非常快,但跟白堊紀末期相比只能算是一種悠閑漫步。一顆直徑至少10公里寬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撞上了現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這種撞擊會引發海嘯、地震、火山爆發和廣泛的野火。海洋會變成危險的酸性,大量的岩石和煙灰會被拋入大氣層並阻擋太陽長達18個月之久。總體來說,地球上多達3/4的生命被滅絕,這其中包括恐龍和約93%的哺乳動物。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這些災難性後果之一的物理證據–海嘯。雖然經過了數千萬年的時間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但在地下1.5公里的地方,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的科學家們在岩石上發現了巨浪中的大型波痕化石。這些波紋看起來平均間隔600米,平均高16米。該團隊表示,它們的方向似乎跟撞擊坑完全一致。

研究:“大型波痕”化石記錄下古代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巨大海嘯

這一突破來自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地下的地震成像數據,這些數據是Devon Energy在尋找石油資源時收集到的。該地區跟希克蘇魯伯撞擊地點直接隔着墨西哥灣,在大災難發生時,由於較高的海平面,該地區水深約60米。

這種深度很可能幫助它們保存了這麼長時間。研究小組指出,在波浪過去、水穩定下來后,風暴和其他自然干擾的力量不會到達那麼深的地方,這使得海床得以保持其波紋模式並一直到它變成化石。

這項新發現希克蘇魯伯撞擊后數小時或數天內發生的事件提供了更多的物理線索。其他的近期研究發現,被海嘯大量從水中拋出並埋在3000公裡外的泥漿中的魚、由蒸發岩石形成的玻璃珠雨點以及在水沖回火山口時迅速沉積的物質。

(0)
上一篇 2021-07-15 16:24
下一篇 2021-07-15 1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