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科學家開發使用后可在體內無害溶解的臨時起搏器

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臨時心臟起搏器,永遠不需要移除,這將大大減輕心臟手術后病人的負擔,這是一項突破。這種世界首創的設備摒棄了鉛和電池,而採用完全生物相容的材料,因此一旦達到目的就能無害地在體內溶解。

G_@7]KPWI$M$2DAR)GLU5KV.png

這種新設備由西北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開發,是一種臨時起搏器,旨在使受傷或心臟手術后的心跳恢復正常。通常情況下,臨時起搏器涉及將電極縫在心肌上,並將其連接到一個外部盒子上,一旦恢復正常節奏,需要在幾天或幾周后通過手術移除。

除了侵入性後續程序的焦慮和不適,這一過程可能導致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如感染、血凝塊、組織受損,甚至看到電線卡在疤痕組織中。

下載.jpg

科學家們的替代方案是一種完全生物兼容的設備,重量不到半克,厚度為250微米。它可以被植入心臟,其中一組集成電極發出電脈衝,通過NFC無線地從外部天線獲取能量。這意味着不需要笨重的電池、電線或僵硬的硬件,而且植入物的所有部件可以在五到七周內被人體的液體自然吸收。

“與其使用可能被感染和脫落的電線,我們可以植入這種無鉛的生物相容性起搏器,”共同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醫學院心臟病專家Rishi Arora博士說。”電路被直接植入心臟表面,我們可以遠程激活它。在幾周的時間裡,這種新型的起搏器會’溶解’或自行降解,從而避免了對起搏器電極的物理移除需求。這對術后病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重大勝利”。

下載 (1).jpg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科動物的心臟以及人類模型上測試了該設備,事實證明它能有效地為不同大小的心臟起搏。有趣的是,它的溶解速度可以通過其成分和厚度來控制,從而使該團隊能夠決定起搏器保持功能的確切天數。

領導該設備開發的西北大學的John A. Rogers說:“放置在心臟內或附近的硬件會產生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我們的無線、臨時起搏器克服了傳統臨時設備的主要缺點,不需要經皮導線的手術提取程序–從而提供了降低成本和改善病人護理效果的潛力。這種不尋常的設備類型可能代表了臨時起搏技術的未來”。”

下載 (2).jpg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0)
上一篇 2021-06-29 11:42
下一篇 2021-06-29 11: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