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都”夢碎:虛擬貨幣監管加碼 挖礦行業消失倒計時?

挖礦”正處生死時刻,幣圈風聲鶴唳。繼內蒙古嚴令叫停虛擬貨幣“挖礦”后,有“礦都”之稱的四川迎來政策轉折點。“用電走國網的‘礦場’,很多都停工了。”5月29日,身在四川成都的“礦主”王磊(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兩天前,國家能源局四川監管辦公室(下稱“四川能監辦”)一紙摸底通知,拉開“礦都”整頓“挖礦”的大幕。

通知稱,為充分了解四川虛擬貨幣“挖礦”相關情況,四川能監辦決定組織召開調研座談會。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將出席該次座談會,並分別彙報各自供區內虛擬貨幣“挖礦”有關情況及相關建議,以及關停虛擬貨幣“挖礦”對今年四川棄水電量的影響分析。

“現在只是摸底四川虛擬貨幣‘挖礦’相關情況,還沒有進展到研討措施的階段。”5月28日,一名接近四川能監辦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儘管如此,幣圈早已“噤若寒蟬”。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明確指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監管部門對‘挖礦’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內蒙古出台最嚴禁‘挖’令之後,四川跟進是遲早的事。”一名幣圈資深人士對“礦都”摸底並有意叫停“挖礦”並不感到意外。

近年,四川、雲南等地因水電資源豐富,電價低廉吸引不少“礦場”入駐。

多名礦主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四川水力資源豐富,有大量的棄水電。“‘挖礦’耗電量大,為了省成本,我們接入的往往是棄水電。”一名“礦主”說。

“此前,四川也多次提出虛擬貨幣相關監管政策,但實質影響不大。這次不一樣,金融委定調了。”5月29日,四川另一名“礦主”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內蒙古新規出台後,多名“礦主”認為四川棄水電較為環保,有政策緩衝空間,“但沒想到摸底調研來得這麼快”。

“挖礦”遭遇重創

中國市場是比特幣的重鎮。虛擬貨幣數據提供商Messari在《亞洲加密貨幣格局》報告中提到,中國控制着比特幣65%的哈希速率(衡量挖礦算力的指標),遠高於美國(7.24%)、俄羅斯(6.9%)等國。

中國“挖礦”耗電量亦居全球首位。數據顯示,中國比特幣礦工的總體用電量佔全球60%。“碳中和”背景之下,叫停“挖礦”漸成共識。“挖礦”業一片蕭肅,悲觀情緒在幣圈蔓延。

一名四川“礦工”李平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政策不斷收緊,預計‘挖礦’行業損失難以估算。”四川是“李平們”託管“礦機”的首選地,目前大型聯合挖礦平台關閉,散戶入場只能自行購買礦機,自找礦場,“閑置的礦機越來越多”。聯合“挖礦”,是指平台提供礦場機位、供電能力和運維服務,客戶投入礦機和電費,雙方共同經營挖礦的方式。

萊比特礦池(BTC.TOP)創始人江卓爾聲稱“聯合挖礦是挖礦的最優選擇”。江卓爾認為,因礦場統一管理、風險共擔,聯合挖礦大大降低了大部分挖礦人虧損的可能性。

監管趨嚴,聯合“挖礦”平台偃旗息鼓。火幣聯合挖礦平台、滾石聯合挖礦平台、幣印聯合挖礦平台等均停止運作。一站式實體礦機挖礦平台火星雲礦,於5月26日中午發布消息稱:為配合近期相關部門監管精神,促進挖礦行業合規發展,火星雲礦將於北京時間5月26日20:00起屏蔽大陸境內IP的訪問。

“聯合挖礦並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參與聯合挖礦的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聯合挖礦需要收取託管服務,“託管費經常會調整”。此外,用戶退出聯合挖礦,平台都還要收取礦機殘值18%-30%服務費。

“礦都”夢碎:虛擬貨幣監管加碼 挖礦行業消失倒計時?

這名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聯合挖礦協議顯示,當出現停電、斷網、自然災害、國內政策等“不可抗力”事件時,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義務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責任,另一方當事人不得對此要求損害賠償。這意味着,聯合挖礦平台提供託管場地跟電、網絡后,一旦出現任何風險,平台承擔的風險有限,用戶大多只能自行“埋單”。

從嚴監管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但人們對虛擬貨幣交易和“挖礦”的熱情卻從未消減。

“虛擬貨幣交易現在不能交易,那就先屯着。‘挖礦’比什麼都沒有要強。”一名礦工態度堅決。他正使用裝配1070ti顯卡的電腦“挖礦”,以29MH/s的算力算,一天能“挖”0.00111ETH(以太坊)。電腦耗電約需400w,一天耗電9.6度,成本約為6.5元。

即使政策前景已經明朗,每天依然仍有懷揣暴富夢想的“小白”入場。

時代周報潛入多個“挖礦交流群”,每天有新入群者請教大神去哪兒找礦場,詢問礦機購買信息。

“現在是政策調整期,‘挖礦’的人不敢大聲喘氣,但我覺得反而是最好時機。現在轉手的礦機多,礦場託管價格也會很好談。”5月28日,一名“挖礦”不到兩周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新人往往會踩很多雷,僅是礦場電價、礦機算力就有很多學問。礦機算力低,產出能力難以達到回報預期。而算力高的礦機卻價格高昂,動輒十幾萬元。”李平介紹稱,監管趨嚴,“挖礦”已不再適合新手入場。

今年2月,內蒙古率先提出將全面清理虛擬貨幣“挖礦”項目;5月25日,內蒙古出台《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明確打擊和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內容。

經初步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內蒙古關停清退35家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每年可節約用電52億度,相當於近160萬噸標準煤的發電量。

多名業內人士預測,在內蒙古和四川之後,各地都將跟進。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和“挖礦”已是大勢所趨。“大量礦場已經開始出海,主要地點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國。”一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

地方監管變遷

四川是我國水力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水電發展加速。另一方面卻是——配套的工業和消納情況不佳,四川大量清潔水電因無法輸送出去、用不了只能白白棄掉。

國家能源局4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約3.7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79萬千瓦)。水電發電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為四川(516億千瓦時)、雲南(431億千瓦時)、湖北(222億千瓦時)、貴州(157億千瓦時)和湖南(108億千瓦時),這些省份合計水電發電量佔全國水電發電量的73.2%。

虛擬貨幣市場行情見漲,“挖礦”熱潮爆發,“礦主們”瞄向水電充沛的四川。不過,早前,四川不少“礦場”使用的都是小水電站直供電。直供電量的價格由發電企業與用戶協商確定,並執行國家規定的輸配電價。

為促進富餘水電消納,2019年四川便提出以電力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當年7月,四川省多個部門聯合發布《四川省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確定在甘孜、攀枝花、雅安、樂山、涼山、阿壩等六個市州開展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試點。

“礦都”夢碎:虛擬貨幣監管加碼 挖礦行業消失倒計時?

上述舉措被視為可有效促進水電消納。政策優惠之下,部分礦場的用電開始接入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

實際上,地方政府對虛擬貨幣“挖礦”的態度也存有曖昧,一度搖擺。這一情形在甘孜州就可見一斑。

2019年1月,甘孜州政府下發《關於甘孜州礦場清理整頓不再新增的通知》,指出要利用當前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落的時機,引導有關礦企退出;要求各縣(市)不再接受新的挖礦企業的開辦,控制增量。

2021年1月29日,甘孜州政府又印發《甘孜州州級工業集中區評定辦法(試行)》和《甘孜州工業集中區建設指南》的通知。

文件指出,“十四五”時期,甘孜州將統籌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在水電消納示範區重點引進以區塊鏈、大數據等綠色高載能企業,引導比特幣“挖礦”逐漸轉型為分佈式雲計算中心,逐步打造集數據生產、匯聚、處理、交易、應用於一體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

在金融委定調之前的4月14日,甘孜州還召開全州區塊鏈產業發展座談會。

座談會指出,甘孜州區塊鏈產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環境優越,並稱區塊鏈產業是一項符合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定位、符合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興產業,對促進甘孜州水電消納園區建設,彌補受疫情影響帶來的經濟損失有着重要意義。

虛擬貨幣“挖礦”所帶來的經濟拉動作用,或許有限。

有媒體5月30日報道,內蒙古一家挖礦企業2020年全年的稅收僅25萬元,但月均耗電量卻高達2500萬度。今年前4個月納稅僅9萬元,但月均耗電量高達4500萬度,折算能耗約為1.5萬噸標準煤。耗能之大,遠超一般傳統企業。

“因政策生變,接入水電消納園區的礦場全部停工,部分礦主又重新使用直供電。”一名在四川擁有礦場的礦主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挖礦”是為了交易,而虛擬貨幣交易具有金融風險是社會共識。“挖礦”面臨金融和環保雙重監管,不能只從消納水電單一角度出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更為重要的考慮,‘挖礦’行業在國內消失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一名資深業內人士說。

(0)
上一篇 2021-06-01 11:06
下一篇 2021-06-01 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