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補天裂”:華為能撬動蘋果和谷歌的基本盤嗎?

5月25日,華為宣布鴻蒙2.0(HarmonyOS2.0)系統將在今年6月2日面向全球正式發布,當日,華為微博賬號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短片,下方有網民評論,他們期待着國產操作系統的到來。鴻蒙,是中國人對於空間和時間初始狀態的想象,常被用來形容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鴻蒙初辟后,天地清濁漸次分明,典用該詞命名自研的操作系統,華為的期待躍然而現。

鴻蒙“補天裂”:華為能撬動蘋果和谷歌的基本盤嗎?

自鴻蒙OS2.0開發者Beta版本開放申請以來,已有超過30萬的普通消費者獲得了鴻蒙的升級。6月2日起華為大部分手機型號可一鍵升級成鴻蒙系統。來自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的李維(化名)對記者表示,本想更早發布,因為要等到和谷歌相關協議的到期,才推遲了日期。

華為官方表示,鴻蒙今年的目標是搭載3億終端。這和安卓20億的用戶比,不可同日而語。李維表示,華為正想盡辦法吸引生態,期望硬件和應用的開發者能支持鴻蒙。

記者體驗鴻蒙2.0的Beta3發現,界面設計的框架和安卓、iOS類似,背景牆有暗紋,相當於Beta版的標記,功能的操控和切換流暢,華為應用商城AppGallery內的App可以覆蓋日常的應用,用戶無需再對App升級。

技術上,鴻蒙在底層架構上採用了谷歌開源技術,但仍具有獨立性。定位上,鴻蒙不只搭載手機,也是一個聚焦物聯網、指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操作系統。商業上,鴻蒙是一個闖入者,它誕生於谷歌和蘋果執掌的格局之下,前有微軟、三星、諾基亞,國內也有BAT並不成功的案例。而在它初次落地之時,中國科技公司正試圖擺脫海外巨頭的限制,鴻蒙提供了這樣一個軟件層面的契機。

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雲侯認為,在當下時點起步,鴻蒙建立生態的難度,遠大於當初的谷歌,甚至需要一個爆髮式地增長,迅速佔據一定份額,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鴻蒙面前有兩場硬仗,第一是物聯網設備,李維稱,目前實現搭載的硬件有手錶和大屏,此外華為還鎖定了六大領域:智能家居,運動健康,智慧出行、智慧辦公、影音娛樂、教育關懷。

第二在於吸引手機廠商,智能手機幾乎集成了所有服務,是外界體驗鴻蒙的重要窗口,而鴻蒙在國產手機中推廣尚未順利展開。記者就是否搭載鴻蒙,向小米、OPPO、vivo、魅族、Realme廠商提問,截至發稿,尚未得到他們明確的答覆。公開消息看,只有魅族的智能硬件搭載了鴻蒙。

一位國產手機廠商人士對記者稱,廠商看到一些潛在的風險,他們對此持觀望態度,甚至有些抵觸。

鴻蒙初辟,混沌未明。

在商業的時空中,鴻蒙能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嗎?

華為的考量

李維表示,華為在2016年10月正式立項了鴻蒙。

當時谷歌、蘋果的操作系統也立項了下一代操作系統,儘管從公開消息中很難搜尋到。但是業內都有一個共識,智能手機增長紅利已經見頂,面向未來新的通訊形態,也將帶來操作系統的變革。

李維表示,華為內部首先討論的是,是否要做一個類似安卓的手機系統,這在技術上並不難,但難的是建立生態,尤其在手機沒有紅利價值的情況下。

2016年,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手機設備增長、手機App使用時長、單設備用戶體驗等數據都在觸及頂點,並有下滑之勢。

李維表示,在手機紅利見頂、又有iOS和安卓執掌的情況下,再為鴻蒙開發一個應用,這對於硬件廠商來說只有成本,沒有用戶的增長。

基於上述考慮,華為將鴻蒙定位成一個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

實際上,萬物互聯的概念流行多年,卻沒有大規模地落地。王雲侯表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汽車等在硬件成本不斷下降、應用開發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仍存在操作系統碎片化的問題,即不同底層架構往往對應不同操作系統,不同屏幕交互適配存在困難,帶來大量不必要的重複開發。

從數據上看,人均持有的智能終端數量正有增長之勢,從在2010年的1.84個,到2015年的3.47個,再到2020年的6.58個。但問題是,服務大多集中在手機上,要想將手機上的應用,自然地分發到所有終端上,這對於硬件和開發者難度都很大。

所以華為的思考是,用操作系統,把底層的所有的困難打通,也就是在所有硬件上跑一個操作系統。

鴻蒙目標也是如此:在所有硬件上跑一個操作系統。

鴻蒙本質

鴻蒙本質是做這樣一件事情:把所有的硬件互聯互通,形成一個超級終端,相當於把手機的生態共享給所有的其他硬件。讓應用開發者,有更多的入口和流量,硬件廠商有了服務。

鴻蒙並不是第一個國產操作系統,互聯網公司BAT曾在過去幾年立項研發操作系統。王雲侯表示,和當年BAT不同,鴻蒙之於華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華為應對海外製裁,必須解決自身手機操作系統的替代性問題,這意味着華為會傾斜更多的資源,並加快鴻蒙的節奏。

李維稱,中國消費互聯網產業,上層的應用是極其豐富的,但危險在於沒有底座,需要先解決消費互聯網產業可替代的問題,因此,鴻蒙一定是要普及消費互聯網的。

鴻蒙包括開源和非開源的部分,華為曾公開表示,鴻蒙採用了谷歌AOSP(AndroidOpen-SourceProject)的開源代碼。但這不妨礙它的獨立性,因為AOSP作為安卓開放的源代碼項目,一直以來可以被手機廠商修改和定製,該系統也有大量非谷歌提供的源代碼,使得它幾乎不會受開源協議的限制,同時,採用AOSP又讓鴻蒙可以和安卓兼容,降低開發者遷移的成本。

自2019年5月開始,美國的制裁使得谷歌無法向華為新手機提供技術支持,包括禁止華為手機使用GMS(GoogleMobileService),這是大多數Android應用程序所基於的開發者服務包。而鴻蒙在底層架構之上採用的內核和應用是自主研發的,這使得其可以規避上述制裁。

鴻蒙的研發團隊人員認為鴻蒙具備三個獨特的技術優勢。

第一,可以用一套操作系統打通多個終端,硬件之間的數據可以互通,無需傳輸拷貝,形成一種彈性的部署方式,即用戶在任何一個單一終端上保存的文件,也可以在所有的終端上進行使用。

第二,在底層技術上就使用統一資源池的方式,直接實現了跨設備之間的協作共享。

第三,利用獨特信息架構實現一種免安裝服務,就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進行流轉,用戶一次性地在一個終端上安裝或使用App,該App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進行流轉。

多位軟件開發者對記者表示,對比安卓和iOS來看,這些特性並不是華為獨有。就安卓來看,受許可證限制,部分功能在中國無法實現,鴻蒙相當於彌補了谷歌在中國缺失的一些功能。

王雲侯表示,上述三大功能有明確的指向性——物聯網,理論上看,鴻蒙可以讓手機上的應用自然地分發到所有的終端上去,的確契合物聯網設備當前的一些痛點。

物聯網戰場

鴻蒙的目標是,在應用上,年內擁有120萬個開發者。硬件上,年內搭載3億終端,3年內12億終端。

要實現上述目標,鴻蒙正面臨兩場硬仗。第一場是手機,手機格局穩定,但是增長率不高,基本是個存量市場,又需要和安卓競爭;另一場是物聯網,包括家居、汽車在內的智能硬件,有增長之勢,同時,沒有壟斷的操作系統,但是企業規模小、散亂。

華為選擇先攻物聯網,華為此選了六大場景,智能家居,運動健康,智慧出行、智慧辦公、影音娛樂、教育關懷。

李維表示,鴻蒙是開源操作系統,華為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下面,會有鴻蒙的開源項目,廠商以開源的版本做是免費的。另外華為也推出一個商業發行版,包含額外的服務和技術支持,這是收費的。

李維表示,傳統家居痛點之一是聯網問題,數據顯示不到15%用戶買后選擇聯網;痛點之二在於各種品牌的家電之間聯網,但不互通,這讓用戶無法享受到真正的服務,限制了商業空間。

鴻蒙的思路是,通過OS的能力,把所有硬件形成統一的超級終端,再結合手機上已有的應用服務,進行輕量化改造后,融合到一起,這個方式,給傳統硬件產業帶來商業價值和新的變現方式,給軟件互聯網企業帶來入口流量。

公開消息看,自2020年開始,美的、方太品牌搭載了鴻蒙。以智能烤箱舉例,用手機控制烤箱,讓烤箱依照App的指示執行烘焙。手機和蒸烤箱的連接,加強了人和家居的交互能力。下一步,當家裡廚電整體和手機連接,設備會對用戶的家庭、飲食狀況了解深入,成為一個“私人管家”。

華為還推出了夥伴支持計劃,營銷上,給予華為夥伴等級LOGO,並提供華為展廳、展會、網站營銷平台;研發上,有華為全球Openlab測試支持、獲取eSDK/API、工具包、技術文檔等;戰略資源上,可以參與華為高層論壇等。

一位研究操作系統的人士對記者稱,這些小廠打上華為的LOGO對自己來說是個宣傳,只要華為不收費,他們搭載鴻蒙的成本並不高。

手機硬仗

鴻蒙的另一個戰場在手機市場,這註定是一場硬仗。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採訪中表示,歡迎三方的手機廠商使用鴻蒙系統,一起開源共建。不過,三方手機有誰,以及什麼時候上鴻蒙系統,完全取決於廠商自己的商業考量。

李維對記者表示,已經和國內多家廠商談過,有的也在做鴻蒙的適配,但更多反饋是,搭載鴻蒙對他們來說很麻煩。

一位國產手機廠商對記者稱,手機廠商正看到一些潛在的風險,他們對此持觀望的態度,甚至有些抵觸。他來自一家中小型手機廠商,很大部分出貨海外。

該人士稱,通常OS、芯片、手機三方需要進行適配,多年來,安卓與芯片廠商做適配,芯片再適配手機,安卓和國產手機,一直是默認的合作關係,經過多年磨合,OS占手機的成本並不高。

他表示,對於小廠,顧慮遷移的成本,尤其在初期芯片廠的適配還不完善之時,手機廠要增加相應的的軟件研發團隊,而安卓也不可能換掉,相當於兩套研發班底,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而且相當一部分手機銷往海外,海外用戶對鴻蒙是否認可,也還是未知數。

他認為,對於頭部廠商,首先是對品牌形象的顧慮。如果鴻蒙運行不穩定,影響品牌;如果運行得好,客戶會認為,我們作為一家國產手機,卻採用友商系統,影響品牌。

儘管華為手機因制裁產值銳減,國產手機有意願搶食華為份額,但從數據來看,上半年銷量並沒有明顯增長,並在4月進入低點,期盼已久的5G換機潮,尚未出現,大廠在一季度下調出貨,存量市場,內卷嚴重。

在一位華為人士看來,這些儘管是一個個很現實的問題,但中國消費互聯網產業的自主是國家的趨勢,希望廠商能將企業戰略與之適配。

手機廠商看到商業上的風險,搭載鴻蒙,會影響他們和谷歌的關係。雙方一直是默認的合作關係。雖然美國實體清單的存在,會對關係形成威脅,但上述手機廠商人士表示,業內的預期並不悲觀。

王雲侯表示,國產系統的出現有望打破iOS和安卓寡頭壟斷的現狀,讓國產手機廠商獲得剛好的議價權,從而形成一個多贏的局面。

上述操作系統研究人士稱,無論成本、品牌,國產手機的顧慮,本質上是怕被華為卡住脖子,問題出在產業鏈上的定位,如今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而採用安卓,反倒是一個更為公平的策略。

回溯當初安卓的初期,谷歌自身僅有小眾的手機品牌,也並非靠手機盈利,這和華為目前的位置不同。這也是華為自身的定位,帶來的一個難點。

華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李維稱,在芯片問題解決之前,華為不會在終端市場上擴張,把榮耀公司分拆,戰略上也不會再做大手機。隨着存量的下降,或許能促使與其他手機廠商的合作。

上述國產手機人士對記者稱,華為曾倡導過建立國產操作系統的聯盟,邀請手機廠商,共同建立標準和規則。當初谷歌也在生態初期,建立了相關的聯盟。但對於華為的倡導,公司考慮至今也沒有參加,也和另外幾個手機品牌就此溝通過,大家還是觀望的態度。

破局:先鋪量

“只有一點能改變我們,有足夠多的硬件搭載鴻蒙,甚至形成了一個體系,這會倒逼手機的遷移,屆時遷移的門檻也會更低”,上述手機廠商人士表示。

當下,代理商們正密切關注鴻蒙的消息。一位華為手機渠道商對記者作出的判斷是,鴻蒙今年的3億設備目標,更多是搭載物聯網設備,而且是自有品牌為主。自華為推出“1+8+n”戰略后,正在大規模推廣智能終端,對於渠道來說,手機也不再是主要的盈利點,更寄希望於組合產品。

王雲侯表示,手機作為大量移動端應用和物聯網服務的核心載體,是體驗鴻蒙的一個重要窗口和流量入口。在獲得友商支持前先推進自有手機使用鴻蒙,是華為具有的獨特優勢。對比之下,BAT雖然在產業生態處於中立的位置,但缺乏自有手機品牌,導致很難走出建立生態的第一步。

上述渠道商此前已經申請了鴻蒙手機的測試版,他要準備好更專業的解說,希望鴻蒙的發布,能增加他的客流。

上述渠道商稱,各項產品的更新節奏不同,渠道正在加大組合產品的採購,將華為的手錶、耳機、大屏置於店內。

渠道商的思考是,如何給用戶一個完整的體驗。上述渠道商稱,華為鎖定的領域,涉及了出行、家居場景,美的、方太、以及汽車品牌,都搭載鴻蒙的產品,但它們仍然陳列在各自的店裡。如何吸引消費者到專賣店採購家電,如何把華為的用戶,轉化成家居和穿戴的消費者,這是他們當下思考的問題。

由於拿貨緊張,華為的渠道有一定收縮,也有部分渠道轉向了其他品牌,如何利用和整合好存量,尤其一些中小專營店,也是渠道商思考的難題。

該人士稱,頭部的渠道商正在規劃,在一線城市選一些大型專賣店,將家電合作品牌下沉其中,以形成一個全屋智能的體驗,至少給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的場景。

(經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維為化名)

(0)
上一篇 2021-05-30 07:58
下一篇 2021-05-30 07: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