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緬懷袁隆平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 ,5 月 22 日 13 點 07 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 91 歲。

新華社:緬懷袁隆平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20 世紀 90 年代末,袁隆平在觀察兩系法雜交晚稻的生長情況(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殷菊生 攝。來源:新華社

袁隆平 (1930 年 9 月 7 日 —2021 年 5 月 22 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 。1930 年 9 月 7 日生於北京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發明協會會士,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第六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3 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1995 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 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0 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4 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 ,2006 年 4 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 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3 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 ,2018 年當選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士。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出版中、英文專著 6 部,發表論文 60 余篇。

2019 年 9 月 17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2020 年 11 月 28 日,當選 2020 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2018 年,袁隆平曾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接受了《環球科學》的採訪,採訪中這位老人依然對雜交水稻的未來抱有許多期許。這篇文章,記錄下了我們與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最後一次交談。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記者 廖紅艷

2011 年 1 月 17 日早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幅屏幕上開始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 。60 秒的宣傳片中,一位穿着藍白格子短袖襯衫的老者,端坐在一張白色的長椅上,目光中充滿了自信,在他身後是一片金黃的稻田,沉甸甸的谷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這位老人就是袁隆平。過去數十年裡,他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科學家。他主持研發的雜交稻及超級雜交稻,一次次刷新了水稻產量的世界紀錄;他帶領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和低鎘稻,改變了我們對水稻生命力和安全度的認知;而正在研發中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則讓我們對水稻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想象。實際上,他的貢獻遠非這一句話能夠說完,我們需要拉動時間軸,回到故事的開頭,才能完整展現袁隆平這光輝的一生。

1961 年,袁隆平在早稻品種試驗田中偶然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但次年他將種子播下,後代卻高的高,矮的矮,沒有一株像它們的上一代那樣長得好。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純系品種是不會分離的,袁隆平意識到,“鶴立雞群”的水稻是一株天然雜交稻,雜種優勢現象十分明顯。但他的觀點卻與當時美國大學使用的遺傳學教科書(經典遺傳學)相悖,教科書上說, 稻麥等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會退化, 雜交也沒有雜種優勢。為了探明究竟, 袁隆平做了多次試驗,結果確證水稻與異花授粉作物一樣, 同樣具有強大的雜種優勢現象。水稻穎花很小,且一朵花只結一粒種子,不可能像玉米那樣,依靠人工方法來生產大量雜交種子。於是袁隆平採取了三系法的技術路線。具體講,就是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即花粉敗育的雌水稻),並用保持系使這種不育系能不斷繁殖;再育成恢復系,使不育系育性得到恢復,雜交產生雜種優勢,以達到應用於生產的目的 。1966 年 2 月,袁隆平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名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論文,提出了上述設想和思路,由此拉開了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的序幕。

新華社:緬懷袁隆平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正在查閱資料的袁隆平,攝於 1962 年。來源:Wiki

自此,半個世紀來,無論經歷怎樣的挫折和失敗,袁隆平從未想過放棄雜交水稻這個目標,而是不斷分析總結,調整技術路線。當三系法剛提出的最初幾年,試驗結果總是不如意時,袁隆平提出了“利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設想 ;1973 年實現三系配套后,當第一批雜交稻長勢喜人,卻草多谷少時,袁隆平說:“表面上,我們失敗了,但本質上,我們卻是成功的。長稻穀還是稻草,只是技術問題,我們不該放棄”;當 1989 年夏季,第二代育種技術“兩系法”因制種期間抽穗時遭遇罕見低溫,大家發現原來光敏不育系不僅受光照控制,也受溫度控制,而開始否定兩系法時,袁隆平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不育系的技術路線。從失敗中看到光明的膽識和勇氣,讓袁隆平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而他開放、分享的心態,又推動着雜交水稻的研究從湖南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

對於未來,袁隆平仍有很多期許。他向《環球科學》記者介紹說,正在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係為遺傳工具的雜交水稻,兼有三系和兩系的優點,同時又克服了三系和兩系的缺點。袁隆平表示,目前,初步選育的組合已初露鋒芒,畝產量都在 1000 千克以上,計劃兩年後通過審定,然後開始大面積應用,逐漸替代三系雜交稻和兩系雜交稻。

袁隆平曾說,他做過一個夢,夢見試驗田的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他和同事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的這個夢或許夢想成真,因為他追求夢想的腳步從沒有停止。

新華社:緬懷袁隆平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0)
上一篇 2021-05-22 15:44
下一篇 2021-05-22 16: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