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過億元首輪融資,“AR四小龍”雷鳥難翻6座大山

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黃燕華,編輯 | 蛋總
來源:鈦媒體

拿下過億元首輪融資,“AR四小龍”雷鳥難翻6座大山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工具生成

一款曾被全球矚目的“黑科技眼鏡”——谷歌AR眼鏡Google Glass,即將迎來一個“悲劇大結局”。

近日,谷歌宣布已停售Glass Enterprise Edition(谷歌眼鏡企業版),並將於今年9月15日起停止對該眼鏡的軟件支持。

Google Glass於2012年4月推出,由於彼時技術不成熟且價格昂貴,在C端消費者中缺乏吸引力,於是谷歌在2015年停售消費者版眼鏡,此後只專註研發企業版。

此次企業版眼鏡的停售,再次引發外界對谷歌及AR眼鏡行業的諸多議論,需知谷歌去年才公布了新款配備攝像頭的AR眼鏡概念機。

無獨有偶,今年1月,為醫療領域以及日常使用研發AR隱形眼鏡的廠商Mojo Lens宣布裁員75%,未來將專註於MicroLED技術。

有趣的是,區別於海外AR行業的“寒流來襲”,國內AR市場似乎正重燃希望的火苗。

在過去的2022年,“AR四小龍”(即Rokid、Nreal、影目科技INMO和雷鳥創新)中,有3家共完成7筆總額超19億元的融資,吸金能力可見一斑,而這樣的融資熱潮似乎要在2023年再次掀起。

日前,雷鳥創新(以下簡稱“雷鳥”)宣布完成首輪過億元融資,由復星創富、容億投資領投,三七互娛、潤興銳華、博士眼鏡戰略投資,野草創投和海南盈添等跟投。據悉,這是AR行業首輪融資金額規模最高的企業之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ChatGPT熱度持續走高,微軟、谷歌、百度等科技互聯網巨頭爭相湧入賽道。相比之下,曾帶火AR眼鏡的元宇宙似乎已成“昨日黃花”。

那麼,雷鳥這家成立尚不足1年零5個月的AR眼鏡公司,為何能在元宇宙概念逐漸退燒的當下獲得大額融資?拿下這筆關鍵融資后,雷鳥還有哪些難關待闖?

01、AR眼鏡的“前世今生”

自1968年第一台頭戴式AR設備Sutherland面世以來,人類從未停下將想象融進現實的腳步。

如上文所說,早在2012年,谷歌便將消費級AR眼鏡Google Glass帶到世人面前,而中國AR眼鏡行業直到兩年後才起步。

彼時,以Rokid為代表的大部分國內AR眼鏡企業剛成立,產品處於研發期。隨後,聯想、百度等國內大廠也紛紛入局AR眼鏡市場。

2015年至2016年,在政策利好、資本助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AR眼鏡產品陸續上市。但因AR技術仍在發展初期、大眾認知度依然較低等原因,產品主要被應用於B端,如工業、醫療、安防等領域。

2017年以後,在芯片、5G、光波導等核心技術持續突破的背景下,國內AR眼鏡行業邁入快速發展期,其市場規模(按銷售額)由2015年的0.8億元增至2018年的55.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1.1%。

而自2019年起,AR硬件則以“井噴”之勢襲來。除了谷歌、微軟等國際巨頭推出新的迭代產品以外,不少AR硬件創企也紛紛推出全新產品。

到了2021年,伴隨Roblox(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遊戲)的上市,元宇宙概念迅速躥紅,而作為其入口之一的消費級AR眼鏡,備受資本和消費者的關注。

雷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公開信息顯示,雷鳥成立於2021年10月13日,由TCL電子孵化。同年10月15日,雷鳥發布了旗下首款AR眼鏡產品——雷鳥智能眼鏡先鋒版,外界驚訝於其新品研發的速度,而這款眼鏡並未引起太多人關注。

在過去的2022年,可以說是消費級AR眼鏡元年,“AR四小龍”更是接連推出新品。

這一年,雷鳥先後發布了雷鳥Air和雷鳥Air 1S兩款AR眼鏡;Rokid、Nreal和影目科技INMO則分別發布了1款(Rokid Station)、2款(Nreal Air與Nreal X)和1款(INMO Air2)AR眼鏡。

這些AR眼鏡產品加上相應設備的組合售價,基本上都在3000元左右。

而其他廠商也不甘落後,如聯想發布了Glasses T1 AR眼鏡,OPPO宣布了AR眼鏡Air Glass 2,李未可發布了AR眼鏡Meta Lens……

一時間,消費級AR眼鏡的熱潮似乎被掀起了,而這或許也是雷鳥在2023年初能拿下大額融資的原因之一。

02、雷鳥獲融資的背後

據「創業最前線」觀察,進入2023年以來,雷鳥進一步加快AR眼鏡的布局。

先是於1月發布了消費級AR眼鏡雷鳥X2,后又在3月官宣了公司首輪獲過億元融資的消息。據稱,這是AR行業首輪融資金額規模最高的企業之一。

但令外界好奇的是,成立不足1年零5個月的雷鳥為何能在今年獲得融資?

對此,雷鳥方面向「創業最前線」表示,雷鳥獲得融資,一方面跟公司近眼顯示光學設計能力突出,核心組件光引擎的自研,定製量產以及先進技術方案工程化落地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公司研發團隊多年積累,技術預研與消費級AR早期市場所要求的核心能力重合度高有關。

不過,在「創業最前線」看來,雷鳥此番獲得融資,原因主要有三:首先,這跟消費級AR眼鏡市場潛力大有關。

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AR設備出貨量為27萬台,其中消費級AR品牌全球出貨量為17萬台。

另據艾瑞諮詢預測,2023年國內消費級AR眼鏡出貨量總值可突破數十萬台,且2030年AR終端設備出貨量可超10億台,屆時AR眼鏡市場將迎來繁榮期。

顯然,雷鳥所在的AR眼鏡賽道相對較優,而資本對於潛力較大的賽道通常更為青睞。

其次,雷鳥獲得融資可能與一些科技巨頭看好AR眼鏡賽道有關。2022年6月,蘋果被曝其首款AR眼鏡將會於2024年年底發布,而具體上線發售日期估計在2025年。

今年3月,Facebook母公司Meta被曝將於2023年秋天推出與雷朋眼鏡製造商Luxottica合作的智能眼鏡Ray-Ban Stories二代產品,並計劃於2027年推出代號為Orion的AR眼鏡。

眾所周知,巨頭的動態與布局,往往是行業的風向標。而資本一貫追逐風口,他們對於巨頭企業看好的賽道通常會信心更足。

此外,雷鳥獲得融資還可能因其線上市場表現不錯。

艾瑞諮詢報告顯示,從2022年國內消費級AR眼鏡主要線上平台的銷售情況來看,雷鳥、Nreal、Rokid這3家AR眼鏡廠商佔據74.5%的市場份額。其中,雷鳥以28.4%的份額位居行業首位。

拿下過億元首輪融資,“AR四小龍”雷鳥難翻6座大山

從客觀層面看,儘管愈來愈多的企業湧入消費級AR眼鏡行業,同時AR產品也已來到消費者手中,但行業離真正的爆發尚有一段距離。

在此之前,影目科技CMO呂一飛曾向「創業最前線」表示:“消費級AR眼鏡行業仍處於高速成長期的前夕,雖說5G等核心技術較之前有大提升,加之大廠時不時的一些動作,以及廠商在內容端、生態端等取得的些許進步,但從消費端認知,以及出貨量等數據來看,消費級AR眼鏡行業尚未跨過‘消費者鴻溝’,進入快速起量的狀態。”

他當時還提到,“AR眼鏡是手機之後的下一代移動終端”已成為業界共識,但它並不能在短期內取代手機成為大眾消費者手裡的智能終端,“它其實要經歷幾年時間的替代期。在此之前,AR眼鏡應用的大部分場景依然需要與手機搭配使用。”

另需指出的是,儘管消費級應用場景很多,但目前AR眼鏡廠商普遍主打觀影和遊戲場景。“這類娛樂應用場景是無法體現AR眼鏡的真正價值的。”長期關注AR硬件行業的周宇向「創業最前線」表示。

至於廠商普遍主打觀影和遊戲場景的原因,周宇給出的回答是——它最好做。

“它是直接有源頭的,比如有現成的電視劇、短視頻、PC遊戲的源,將它們從實體屏幕遷到虛擬屏幕相對簡單。”周宇分析,最為關鍵的是,影音和遊戲市場不需要教育。“比如,大家看劇,以前在電視上看,後來在投影上看,那現在在AR眼鏡上看,用戶也不會覺得接受不了。”他說。

周宇認為,就現階段而言,觀影和遊戲是相對容易推廣的應用場景。“如果你跟用戶講元宇宙的很多東西,他也理解不了,你還得專門做內容並費心去做教育。”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AR眼鏡目前的應用場景相對受限,而這也將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03、難翻6座大山

事實上,困擾着諸多像雷鳥這樣的AR眼鏡廠商的不止上述提及的行業性問題,還包括關乎其未來能走多遠的重要問題——AR眼鏡本身。

首先就是眼鏡重量的問題,如今AR眼鏡的重量較之前有一定的下降,但依舊不輕。以雷鳥Air和雷鳥Air 1S為例,這兩款AR眼鏡的整機重量分別為75g(不含線材)、82g(不含前擋),均遠超30g左右的普通眼鏡重量。

另值得注意,消費者實際使用AR眼鏡時,鼻托等配件都是必須要用到的。也就說,實際佩戴在用戶頭上的AR眼鏡要更重一些。

而由於AR眼鏡是直接戴在用戶眼睛前的,主要的支撐受力點跟普通近視眼鏡一樣,都在鼻子上。因此,在重量上哪怕稍微多出幾克,當長時間佩戴時,人們的鼻子和耳朵都能敏銳地感知到它帶來的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AR眼鏡過重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消費者的體驗舒適感較差,進而導致其無法長久佩戴AR眼鏡。

當然,廠商要給AR眼鏡減重並非易事。呂一飛曾告訴「創業最前線」,“為AR眼鏡減重”是一個集成化、小型化的工作。於品牌廠商而言,它是一個苦活、累活且見效還十分緩慢的過程。

他當時舉了個例子,為讓AR眼鏡的重量減少0.1克,企業工程師們需要在軟件、硬件、系統、選型選材等層面做諸多的努力。“它需要做很多輪的測試,以及反覆的試驗,才能夠一點一點把AR眼鏡重量減下來。”

第二,在減重以外,雷鳥還要思考並解決“怎麼提升AR眼鏡算力”的問題。

如大家所知,消費者對於AR眼鏡的期待是新一代移動計算設備,而非一個簡單的顯示設備。這就要求它必須能提供豐富的功能體驗,換言之,需要它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

而從當下技術工藝來看,若要邁出這一步,在芯片等更多硬件上都還要繼續“堆料”,如此一來,想不增加AR眼鏡的重量,幾乎不太可能。可AR眼鏡一旦增重,又會導致體驗舒適感變差,從而影響用戶的長久使用。

第三,“如何構建內容生態”也成為橫亘在雷鳥面前的一道難關。

眾所周知,AR眼鏡等硬件產品的想象力更多來源於它的內容生態,而非硬件本身,平台應用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產品的市場規模。倘若沒有足夠的生態內容,AR眼鏡產品固然能吸引少數人群購買,但註定難以走向大眾。

實際上,AR眼鏡廠商想構建內容生態並不容易。要知道,AR內容製作的關鍵在於場景。只有結合場景與需求打造的AR內容,才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且,AR內容還要嘗試激發用戶的分享欲和創造欲。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新鮮感是有保質期的,但分享欲和創造欲卻沒有。

不過,廠商要做到上述這些,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四,雷鳥需要思考並解決“如何增強兼容性”的難題。「創業最前線」注意到,目前iPhone、小米、紅米、魅族、RealMe、iQOO等全系列,均不支持雷鳥XR眼鏡應用和鏡像投屏功能,只支持無線投屏功能。

拿下過億元首輪融資,“AR四小龍”雷鳥難翻6座大山

(圖 / 京東)

而雷鳥AR眼鏡兼容性不佳的問題,或將勸退很多潛在消費者。

第五,“如何確保用戶長期佩戴AR眼鏡不損傷眼睛”也是雷鳥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公開信息顯示,長期使用AR眼鏡會導致眼睛過度調節,增加睫狀肌的負擔而引起視疲勞,如果長時間在視疲勞下視物,也可能出現乾眼症。

如果眼睛疲勞以及乾眼的情況未得到改善,則容易導致視網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可能會引起屈光不正,如遠視、近視、散光等。

第六,目前雷鳥也陷入了口碑信譽下滑的尷尬境地。「創業最前線」發現,在京東平台上,有不少網友針對雷鳥出現的AR眼鏡質量差、體驗不佳、兼容性差、過度宣傳以及服務態度差等問題進行控訴。

而不佳的口碑信譽,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們對雷鳥AR眼鏡產品的購買決策。

04、結語

不可否認,5G等核心技術的不斷提升,國內外大廠的持續加碼,以及行業潛力的逐步釋放,讓雷鳥這家初創企業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但如何給AR眼鏡減重,提升它的算力,構建起內容生態,增強其兼容性以及重塑品牌口碑等諸多難題,意味着雷鳥在未來仍要做好“漫長賽跑”的準備。

於雷鳥而言,融資只是其發展路上的一個“小插曲”,最終能否留在牌桌關鍵還得看它是否擁有真正的硬實力。

*註:文中周宇為化名。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811294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3-03-31 19:05
下一篇 2023-03-31 1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