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身份和數字人民幣是打開 Web3 落地中國的鑰匙

作者 | 達鴻飛

來源 | 分佈科技 Onchain

從2017年開始,國內在區塊鏈的技術發展、聯盟鏈的建立和應用實踐探索等方面已經實現了初步發展,證明了國內發展Web3的技術實力和進步意願。我們已經擁有了諸多BaaS解決方案和聯盟鏈服務。

而從區塊鏈的形態來看,我們可以根據去中心化程度、准入方式、生態應用等維度將分佈式賬本協議簡單地分為:私有鏈、聯盟鏈、可管理區塊鏈、公有鏈。去年我曾提出,區塊鏈的分類標準是一個光譜,具體形態隨着生態的開放程度而變化。而“可管理性區塊鏈”可能是兩種形態的中間地帶。自然地人們會認為偏向左側的更接近Web2,偏向右側更接近Web3。

鏈上身份和數字人民幣是打開 Web3 落地中國的鑰匙

但我們認為目前國內Web3的進程仍在入門處徘徊,底層技術基於私有鏈和聯盟鏈為主的區塊鏈生態仍然難以實現Web3的本地化。本文主要討論Web3落地中國的難點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方案。

我理解的Web3

首先從傳統視角來看,從Web1到Web2、Web3的發展是沿時間順序推進的,最早產生Web1單向信息互聯網輸出平台,之後是雙向信息交互的Web2平台,比如淘寶、微信、抖音,一端連接着信息供給者,另外一端連接產品的消費者。Web3試圖在平台的下一級“協議層”作出革新。 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方式。但是為了更便於理解,我更願意從上往下看。Web3是隨着時間向下演進,變革先發生在上層內容,再發生在平台,再發生在協議。而這樣一種發生是由下而上越來越深入的關係,會反過來由下面推動上面的變革。比如平台的發展改變內容生產模式以及內容生產者,不管是抖音、微博、推特,都給了新的內容創造者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而不是最初的雅虎、新浪新聞等傳統媒體那樣新聞轉載的渠道。同樣當有了開放的區塊鏈協議,在協議層作出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會推動新類型平台的產生,這些新的內容平台可以推動上面內容的產生。

鏈上身份和數字人民幣是打開 Web3 落地中國的鑰匙

Web3.0推動協議方面的變革,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Web3協議能夠做到反壟斷,讓用戶擁有自己的身份、數據,服務擁有可獲得性,所有接口都是可編程的,信息數據都是標準化的,代碼也是可開源的。這些特性可以總結為兩個核心特點:免許可與可組合。

目前我們已經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諸多探索,比如數字藏品近年在國內的普及、數字藏品平台的高速增長、科技企業推出區塊鏈技術平台和底層協議。但是這是否說明我們已經在Web3發展的軌道上?很遺憾的是,今天中國互聯網應用在免許可和可組合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我個人覺得中國Web3.0的應用更多停留在Web2.1的階段,希望在2.1的階段再往前進,達到真正具有Web3.0內核的境界。我認為是在中國語境下如何實現“免許可”和“可組合”,免許可如何做到同時可管可控,可組合如何做到完備性?我覺得這兩個都可以有答案的。

鏈上身份實現可管理的免許可

鏈上數字身份是使免許可既能在鼓勵創新中發揮作用,又能規避惡意行為發生的關鍵。在我們發展web3的過程中,“免許可”需要受到一定限制,我們既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開發、使用環境,發揮免許可性激勵創新的作用,又希望能規避利用“免許可”作惡。所以這個時候鏈上數字身份承擔了確保創新發生和避免無成本作惡的角色。

鏈上數字身份是完全由用戶掌握的數字人格,一個自然人可以根據其鏈上行為擁有多個鏈上身份。而根據鏈上行為的要求可以通過KYC機構對其進行認證,也可以增加職業資質認定、學歷認證等具體場景。鏈上數字身份(不同人格 ) 用戶擁有一個鏈上的數字身份,可以是實名的鏈下關聯,也可以是前台匿名,存在隔離的。 但是用戶身份都是由個人實現所有權 ,在統一的底層區塊鏈中進行管理,而不是依託在某個平台上。

可以讓用戶擁有控制自己身份的數據,代入到不同數字人格中去。這些數據又可以通過鏈下認證機構進行認證,比如公安機關可以對身份證信息進行認證,學歷可以由學術機構認證,職業能力由職業資質機構認證,也可以結合生物識別的方法,用戶就擁有了虛擬線上的數字人格。當你需要向別人證明的時候,你又可以證明我背後是實實在在的人。 這些鏈上身份向上層的應用生產、消費、文娛等各環節的應用提供了身份賬戶,這些上層應用向下層鏈上身份提供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這些身份會變成一個海洋般的用戶賬戶池,任何上層應用只要服務夠好,都可以在下層獲得更真正的用戶,而不會像今天的阿里系或者騰訊系的用戶其實是一個封閉系統,你在阿里的用戶賬戶不能帶去其他地方。而這是用戶自己控制的鏈上身份。

鏈上身份和數字人民幣是打開 Web3 落地中國的鑰匙

鏈上數字身份不同於DID(去中心化身份)。 DID是一種基於去中心化身份協議的身份中心,用戶可以直接擁有和控制其關聯的文件信息,用戶可以通過數字簽名的方式對這些文件實現控制。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在網絡中實現一個通用的原生身份層。同樣的,用戶實際上並不擁有他們的線上身份。從技術上看,Web3提供了一種讓用戶實際擁有個人賬戶所有權的方式。而鏈上身份目前還無法解決女巫攻擊等問題,由於缺少合規驗證和生物識別,建立虛假身份可能會成為一個固定的產業。從場景上看,DID目前仍缺乏清晰的使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多數項目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

故而我們在支持這種鏈上身份的同時綁定用戶的原生身份,即結合Web3與Web2身份的鏈上數字身份,平衡開放和安全。由此鏈上數字身份既可以作為web3的許可認證、實現web3生態的互通,還可以將web2身份關聯的場景和用戶引入鏈上。

DID是元宇宙的基礎,而在我國發展鏈上數字身份會沿襲DID身份模式的革新,同時引入KYC認證,實現身份數據的開放互通,基於鏈上可信憑證的數字畫像和真實身份認證,實現立體多維、鏈下聯動、安全可信的數字身份形象,從而促進免許可屬性真正發揮作用。

數字人民幣承擔鏈上支付功能以實現完備的可組合性

目前我們發展的私鏈和聯盟鏈系統是沒有可組合性的。首先開發者和用戶賬戶和數據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組合性的基礎缺失;其次支付功能與鏈上業務斷裂,無法實現多指令在單筆交易中集合調用。我們很難想像一個無法實現可組合性的Web3生態如何成立。而可組合性雖然在提升效率和範式創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可組合的功能也帶來了可組合風險,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合規接入鏈上的支付業務,以及基於鏈上數字身份的風控系統。

鏈上數字身份是數字人民(DCEP)幣進入鏈上生態的基礎。我們有了身份之後,還非常希望在鏈上能夠有合規的金融機構運營鏈上的人民幣。有了鏈上身份又有了支付層,又有了應用層之後,我們可以把所有發生的交易、轉讓等各種行為包含在一個最底層不可篡改的分佈式賬本裡面,這裡面就有了身份信息、支付資金流信息,又有了交易數據的交易信息,這時也能夠實現更好的管控,把所有的行為耦合地、原子化地放在一起,這些數字都是加密的,只有交易參與雙方可以打開這些數據向別人證明,或者由監管機構對於加密信息進行打開甄別。

鏈上身份和數字人民幣是打開 Web3 落地中國的鑰匙

鏈上數字身份為可組合性提供互認通用的身份標識;而鏈上數字人民幣方案可以使支付成為鏈上應用和認證過的鏈上數字身份系統的原生功能,從而令可組合性發揮,幫助鏈上業務實現閉環的作用。鏈上數字人民幣支付是實現可組合性的關鍵。鏈上人民幣對生態發展和確定交易真實性都有諸多好處,從而使監管更為便利。支持鏈上數字身份和鏈上人民幣后:

• 交易都發生在總賬本里

• 所有行為主體都有數字身份

• 所有交易都是真實發生

• 支付和行為一一對應

• 結果:鼓勵了免許可的創新,同時給監管帶來了便利性

一直以來對於Web3和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管框架的呼聲極高,特別是在目前Web3在全球角力的背景下,有效的管理方案更是當務之急。這樣可以消除Web3世界中由於缺乏明確性而產生的不必要的猜測,使新標準得以形成。所有項目都可以由於用戶量的增長得到反饋,然後從該反饋中獲益,這也會進一步推動創新。我們認為鏈上身份和鏈上人民幣正是這一趨勢的基礎。

註:圖片來自分佈科技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7835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9-22 09:48
下一篇 2022-09-22 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