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StepN:邊跑邊賺,尚能跑否?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陳永偉

導讀

壹  || 根據StepN的設定,用戶在進入遊戲前,需要先擁有一雙“跑鞋”NFT。每一種跑鞋都有對應的“效率”和“舒適度”屬性,這兩個屬性將會影響到玩家後續從運動獲得的通證數量。

貳  || 雖說StepN在遊戲的設計上確實是下了很多功夫,但同為M2E概念產品,如果僅從遊戲本身看,其趣味性也不會比上面的這些同行高出太多。StepN真正吸引人的是那豐厚的經濟回報。

叄  ||  總的來說,X2E的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對某些行為提供有效的經濟激勵,從而引導人們增加這些行為。另一方面,其實X2E的興起也是對Web2.0時代平台主導互聯網生態的一種反叛。

最近“鏈圈”和“幣圈”的新聞多。繼不久前穩定幣UST閃崩之後,這幾天,X2E(註:X2E是X to Earn的簡稱)模式的典型代表StepN也遭遇了危機。自五月以來,StepN的兩種項目通證GST和GMT都經歷了持續的下跌。與通證價值走低相比,更為可怕的是疑慮情緒的蔓延。不久前還相信這個項目前途無限的人紛紛開始懷疑StepN那看似迷人的商業模式背後,究竟是不是一個“龐氏騙局”。

5月27日,StepN發布《關於清查中國大陸賬戶的公告》,稱為積極主動響應相關監管政策,將對App用戶進行清查。此公告一出,關於StepN已被中國監管部門調查的消息就在坊間流傳了開來。儘管StepN官方宣稱該項目並沒有在中國開展正式業務,也沒有被調查,但在此時此刻,這樣的聲明反而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從那天開始,GST和GMT都開始了加速下跌。

StepN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項目?為什麼它在上線之初就可以受到各路投資人的追捧?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盛極而衰,進而陷入了今天的危機?在這輪危機之後,這個曾經的明星項目是否還有翻盤的希望?而在StepN背後,X2E這個模式又存在着怎樣的機遇與風險,它又會迎來怎樣的未來呢?關於這一切,且讓我們慢慢道來。

StepN是什麼?

作為一個Web3.0概念的項目,StepN還很新。去年年底,其測試版才上線,並且直到現在,其白皮書中設想的很多功能也還沒有正式開通,因而嚴格來說,其測試期還沒有完成。雖然StepN本身是一個澳大利亞項目,並且其官方宣稱其在中國國內並沒有業務,但從血統上講,它卻有很深的中國烙印——其兩位創始人都是華人,其中Jerry Huang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而Yawn Rong則是一位區塊鏈領域的連續創業者。

(1)StepN的遊戲機制

StepN主打的概念是“邊跑邊賺”(Move to Earn,簡稱M2E)。提到這個概念,老讀者們應該會很容易聯想到我曾經在專欄中提到的元宇宙產品Axie Infinity——這款產品主打的概念是“邊玩邊賺”(Play to Earn,簡稱P2E),即用戶可以在遊玩的同時獲取收入。在很大程度上,StepN其實就是一個換上了運動馬甲的Axie Infinity。

在Axie Infinity中,玩家需要先購買一個寵物(Axie)的NFT,然後就可以對寵物進行培養,並讓寵物進行戰鬥和比賽以獲得收入。在StepN中,基本也沿用了這個設計,只不過Axie Infinity中的寵物Axie被換成了跑鞋,而獲取收入的方法則從遊戲中的虛擬戰鬥變成了在現實當中的奔跑。

根據StepN的設定,用戶在進入遊戲前,需要先擁有一雙“跑鞋”NFT。在遊戲中,初始提供的跑鞋有多種,每一種跑鞋都有對應的“效率”和“舒適度”屬性,這兩個屬性將會影響到玩家後續從運動獲得的通證數量。當然,越高級的跑鞋屬性就越好,售價也越貴。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直接購買,也可以購買一個盲盒,從中隨機抽取一雙跑鞋。

玩家擁有了一雙跑鞋之後,就可以開始遊戲了。在StepN的白皮書中,列出了三種遊戲模式:單人模式(Solo Mode)、馬拉松模式(Marathon Mode),以及背景模式(Background Mode)。

單人模式是目前唯一已經開通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用戶可以將自己行走的步數產生GST和GMT(GMT的獲取目前還沒有開啟)。步數和通證的兌換比例會受到一系列參數的影響:跑鞋的“效率”係數越高,每一步產生的GST就越多;“舒適度”係數越高,每一步產生的GMT就越多。另外,行走的速度也有影響,只有當速度達到一定水平才會產生收入,並且速度越快,收入越高。用戶還可能在奔跑的過程中獲得“神秘盒子”,從裡面可以隨機開出不同等級的寶石。用戶可以通過消耗GST的方法將寶石鑲嵌在跑鞋上,用來提升它的屬性。

另外,根據設定,用戶的奔跑是需要消耗體力的,當遊戲中的體力消耗完了之後,即使現實中的用戶還有體力繼續奔跑,這些多跑的步數也不能繼續產生收入。當然,要提升體力也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多買鞋,每買一雙鞋,可以消耗的體力就多一些。

或許還有人會擔心,以步數換收入會不會遭遇造假?畢竟為了每天在朋友圈的運動排名中刷一個好看的成績,都有很多人不惜每天手搖手機。現在,步數可以換來真金白銀的通證,類似造假行為是不是會更多呢?為了防止類似情況的出現,StepN在打假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一方面,它加入了GPS探測,如果用戶的行走並沒有產生明顯的位移,那麼由此產生的步數就不能兌換。另一方面,StepN還會偵測用戶在行走時的身體起伏程度,這樣一來,讓狗來代替跑步也就不再可能了——畢竟狗的身子只有這麼高,它的跑動起伏是非常小的。

需要指出的是,StepN官方在宣傳自己的產品時,一直聲稱它是一個Game Fi和Social Fi結合的產物。換言之,除了遊戲玩法之外,StepN將來還會加入社交玩法。不過,到現在為止,它還沒有透露有關社交玩法的信息。究竟StepN會怎麼做社交?這個謎底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揭開——如果StepN還有機會讓它揭開的話。

(2)StepN的經濟系統和治理機制

如前所述,StepN也設置了雙通證系統,這一點似乎也和Axie Infinity十分神似。其中,GST的全稱是Green Satoshi Token,雖然StepN並沒有解釋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但據我猜測,其中的Satoshi應該是向“區塊鏈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致敬的意思。GMT的全稱是Green Metaverse Token,這個名字顯然是為了蹭去年最火爆的元宇宙概念。

在兩種通證當中,GST是應用內通證。在發行總量上,StepN也沒有對其設置上限。也就是說,只要應用內的用戶不斷增加,並且在不斷地奔跑,那麼新的GST就會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當一個商品的供給量不斷增加時,其價值就會降低,因而如果GST不斷超發,就必然會有巨大的通脹壓力。為了對沖這種壓力,StepN的對策是設定很多需要消耗GST的地方,例如在鑄造新的跑鞋,或者對跑鞋進行升級時,就需要消耗GST。GST一旦被消耗,就會退出流通。通過這樣的設計,整個市場上的GST就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和GST不同,GMT被設定會像比特幣一樣,是通縮的。2022年3月9日,StepN鑄造了60億枚GMT。此後,每隔一定時間,系統都會新發行一批GMT,但每一次發行的數量逐漸減少。到現在為止,用戶直接在遊戲中獲得GMT的功能還沒開啟。根據StepN在白皮書中列出的計劃,當直接獲得GMT的功能開啟后,擁有30級以上運動鞋的用戶將可以通過步行來獲得GMT。不過,和獲取GST不同,GMT的產出並不是穩定的。按照StepN自己的說法,它們設計了所謂的“愛因斯坦機制”和“比特幣機制”。其中,“愛因斯坦機制”指的是遊戲中產生GMT的可能將是隨機的——這一點似乎是對愛因斯坦所說的“上帝不擲骰子”的一個調侃;而“比特幣機制”指的則是和比特幣一樣,隨着GMT新發行量的遞減,用戶在遊戲中獲取GMT的概率也會隨之減少。

對比GST,GMT的用途更廣:

一方面,它本身在遊戲中有關鍵作用。例如,用戶要升級到一定的等級,或者解鎖某些功能(如增加獲取GST的上限),都需要花費GMT。除了這些嚴肅的功能之外,StepN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幸災樂禍池”的功能。在這個頗具惡趣味的功能中,用戶可以花費GMT來訂閱自己好友的“壞消息”。這樣,一旦有好友遭遇了諸如升級道具不成功,或者開盲盒開出低級鞋的“壞事”,系統就會及時告知,以滿足用戶幸災樂禍的小心思。

另一方面,GMT還是StepN這個項目的治理通證。用戶可以通過向系統中質押GMT的方式來獲取對應的選票,並利用這些選票來決定關於項目發展的各種事宜。

對於DAO治理問題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單純地按照一證一票的方式來分配投票權的話,對於治理是非常危險的。一些投機者可能會通過在外部交易換取大量治理通證的方式來在很短時間內獲取巨大的投票權。在現實中,孫宇晨以一人之力壓制STEEMIT數萬用戶意見的案例就是這一風險的明證。為了儘可能遏制這一現象,StepN引入了聲譽機制,隨着用戶將GMT質押時間的增長,一單位GMT可以獲得的投票權將越大。根據白皮書,如果用戶只質押一個月,那麼一單位GMT只能換取一單位的投票權,而如果質押的時間到了三年,那麼一單位GMT可以換取的投票權就高達六十四單位。一般來說,投機者們出於牟利的需要,都不會把通證長期質押在項目內,只有那些對項目有真愛的玩家才會採取這樣的行為。因而,通過這種設定,StepN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制投機者的攻擊,將項目的控制權還給那些真正關心項目的人。

為了保證整個項目的運作和發展,項目內交易收入的一部分將被作為稅金用來支付維護團隊的報酬。與此同時,質押在項目中的GMT的一部分將會被拿出來用於支持遊戲生態的發展。此外,為了突出該遊戲的低碳環保概念,稅金和質押資金的一部分會被用來作為低碳環保基金,用於公益事業。至於稅金的比例有多高、稅金以及質押資金在各種用途之間如何分配,這些問題都會交給項目用戶自決。持有GMT的用戶可以通過投票來對它們進行決定。

StepN何以至此?

如果單純從產品的角度看,StepN還是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在基本框架上,它參考了Axie Infinity這個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一定驗證的項目,並用現實的奔跑替代虛擬戰鬥作為了遊戲的主要方式,這就成功地將健身、低碳等流行概念融入到了項目當中,從而也擁有了更廣泛的目標用戶群體。而從業績角度看,StepN的表現似乎也很不錯。就在5月初,StepN的日活用戶數已經有50多萬,而月活用戶數則更是超過了230萬,作為一個才運營了半年多的項目,這個成績已經是相當可以了。

如果將StepN和其他的 M2E(Move to Earn)概念項目做一個對比,其成績就現得更為突出了。目前,市面上比較著名的M2E概念項目除了StepN之外,還有Dotmoovs、Genopets、Step,以及DOSE等,儘管這些項目的推出時間和StepN差不多,但在認可度上卻都要遠遠落後於StepN,在估值上也是數量級的差異。

那麼,StepN究竟是靠什麼在這個賽道中脫穎而出,最近的危機又是因何而起呢?在我看來,這兩者其實都可以從StepN的經濟模式上找到根子。

雖說StepN在遊戲的設計上確實是下了很多功夫,但同為M2E概念產品,如果僅從遊戲本身看,其趣味性也不會比上面的這些同行高出太多。StepN真正吸引人的是那豐厚的經濟回報。5月21日,投資人朱嘯虎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說自己用StepN第一天就賺了30美元。當然,作為著名的投資人,朱嘯虎的時間很寶貴,因而他從StepN賺到的錢看起來並不算多。但只要我們上網搜一下,就會發現那些“專業”在StepN上跑步的人,一天賺上幾百美金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那些同屬於M2E賽道的其他項目在給錢方面就要寒酸得多。比如,Step就限定每個用戶每天從跑步獲得的收入不超過10美元。正是憑藉著這種撒錢的豪橫,才讓StepN成功地在眾多的競爭者當中一騎絕塵。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StepN這種依靠高額刺激來拉新的策略也遭遇到了可持續性的問題。其實,StepN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和一些純靠補貼獲客的項目不同,它規定了用戶要加入遊戲必須先花錢購買跑鞋NFT。而現在市面上,跑鞋NFT的價格着實不菲,動輒就是幾千美元。也就是說,給予用戶的高額補貼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用戶自己預付的。不過,這種用戶自己對自己的“補貼”顯然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平均在一個月後,給予用戶的高額補貼就會成為StepN的巨大負債。並且隨着用戶使用時間的延長,這種負債會越來越快地累積。

這筆負債靠什麼還呢?當然是要靠後續的新用戶。從理論上講,只要發展新用戶的速度夠快,那麼要維持營收的平衡就不是問題。而只要GST和GMT的價值可以持續走高,項目對於新用戶的吸引力就會越來越大,要發展更多的新用戶也不是問題,一切似乎都很好。不過,這種好的狀態其實是建立在一個極為脆弱的平衡之上的。它要求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信念,相信這個循環是可以持續運作的。一旦有了風吹草動,信念被打破了,這個看似精妙的循環也就會瞬時崩塌,淪為“龐氏騙局”。

事實上,這一次StepN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信心的變化造成的。從基本面上看,StepN的運營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問題,用戶的增長很穩定,盈虧平衡也基本可以保證。不過,在這幾個月,市場上一直有關於StepN,乃至整個X2E模式是“龐氏騙局”的質疑。而X2E鼻祖Axie Infinity業績的大降,似乎也部分印證了這點。這些質疑,以及案例疊加在一起,就在悄然之間扭轉了人們對於StepN的信心,危機也就隨之到來。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不難看出,如果StepN想要走出這一波危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儘快讓人們恢復對於項目的信心,要設法讓用戶相信,他們的跑鞋可以持續奔跑,而不會隨時“跑路”。而為了達到這一點,StepN就必須要對其經濟模式作出改進,開闢更為持久的盈利渠道。事實上,從StepN的白皮書中,是可以看到某些計劃中的功能是有可能達到這一目的的。比如,繳費參加的馬拉松項目,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營收渠道。還有構想中的社交功能,如果運營得當,也會有比較大的盈利空間。因此,儘管StepN想要恢復其原先的榮光並不容易,但要說它會就此一蹶不振,恐怕還為時過早。

對X2E模式的反思

StepN只是X2E模式項目的一個代表。自從Axie Infinity在疫情期間意外爆火之後,眾多X2E項目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除了前面提到的P2E、M2E之外,像L2E(Learn to Earn,邊學邊賺)、R2E(Read to Earn,邊讀邊賺)、W2E(Write to Earn,邊寫邊賺)、B2E(Bike to Earn,邊騎邊賺)、H2E(Hiphop to Earn,嘻哈賺錢)、E2E(Eat to Earn,邊吃邊賺)等項目也被陸續發明了出來。甚至還有一個叫Sleep Future的項目,主打S2E(Sleep to Earn,邊睡邊賺)的概念。從此之後,人們想要“躺着賺錢“就再也不是夢了。

據報道,截至2022年初,已有102家加密市場最頂尖的風投機構和基礎設施服務商押注X2E概念,投資金額超過了120億美元。毫不誇張地說,X2E已經成為了Web3.0大潮下最為風光的商業模式。

然而,就在人們對X2E模式滿懷期待之時,最早的幾個X2E項目卻相繼陷入了危機。先是Axie Infinity,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其運營狀況就出現了下滑,用戶的留存率開始不斷降低。此後,其發行的通證AXS和SLP也出現了比較持續的下跌。好在當時StepN異軍突起,因而人們在感嘆Axie Infinity風光不再的同時,並沒有對X2E這個模式本身產生懷疑。而現在,被寄予厚望的StepN也出問題了。或許,現在正是我們對X2E這個模式進行反思的一個好機會。

X2E這種模式有沒有價值?這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總的來說,它的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對某些行為提供有效的經濟激勵,從而引導人們增加這些行為。比如,M2E模式可以給運動更多激勵,R2E可以給閱讀更多激勵,而W2E則可以給寫作更多的激勵。另一方面,其實X2E的興起也是對Web2.0時代平台主導互聯網生態的一種反叛。比如,在Web2.0時代,玩網絡遊戲,用戶不僅要向平台付款,並且其在遊戲中訓練的人物、購買的道具等,最終的所有權都是平台。而隨着Axie Infinity的崛起,這些過去被人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模式就被打破了。從這個角度看,X2E確實可以說是非常具有Web3.0特色的一種商業模式。

不過,這種模式的問題和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這種模式很容易陷入“龐氏騙局”的泥潭。從本質上講,X to Earn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這個“earn”上。正如我們前面已經說到的,對於兩個類似的產品,哪一個可能讓用戶賺得多,它在市場上就更容易勝出。

但問題是,這些給用戶的錢究竟從哪裡來?像W2E、H2E等項目或許還好一些,畢竟寫成的文字本身還有機會發表賺稿費,嘻哈的視頻可以上傳到短視頻網站上賺打賞,但像M2E、R2E,以及S2E等模式中的相關行為顯然是沒有經濟價值的——畢竟我們不可能真的指望靠跑步、看書或者睡覺就直接變出錢來。因此,這種商業模式要運作下去,先天就面臨資金持續性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要麼就需要能夠找到持續的盈利模式,例如通過增加收費項目,或者引入廣告來保證可以有足夠的錢不斷給用戶;要麼就需要通過不斷擴大新用戶群體,用從新用戶那兒收到的費用來補貼老用戶。或許要獲得持續的收入渠道需要更精妙的策劃和更高的成本,在實踐當中,多數X2E項目似乎更偏愛后一種模式。然而,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這種模式的容錯率是非常低的,一旦有異常的擾動出現,項目就會陷入“龐氏騙局”的陷阱。

其次,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X2E中的相當一部分其實並沒有像宣傳的那樣,成功地對中心化模式完成變革。

在Axie Infinity風頭正勁時,很多評論人士在論及X2E模式時,都是將它作為反抗平台中心化的一種方案來討論的。如前所述,如果我們單看AxieI nfinity,它確實做到了將遊戲玩家的權利從中心化的平台手中奪回來。但是除了一些典型之外,更多的X2E模式項目其實是和反抗去中心化無關的。比如,以StepN代表的M2E項目就沒有這一屬性,因為跑步等活動本來也沒有被中心化的平台所主導。從這個意義上看,對於類似的活動,X2E模式的引入帶來的變化其實僅僅體現在激勵的改變上,並沒有其他的什麼附加意義。

再次,對於一些行為,過多的經濟激勵引入其實是有害無益的。比如,在StepN等M2E產品將強激勵引入了跑步之後,跑步這項活動就被異化了。由於StepN給的激勵足夠高,所以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專門琢磨如何與系統的反作弊裝置鬥智斗勇,試圖用更簡單的方式獲得更多的錢。這時,跑步本身的意義反而被徹底消解了。顯然這對於普及健康和低碳理念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即使是對於P2E這樣的模式,也有不少人對其充滿了質疑。例如,前不久一款熱門的網游準備在遊戲中加入NFT,以便讓玩家獲得收入時,就遭到了玩家的一致抵制。玩家們的理由是,這會讓銅臭味污染了遊戲本來的意義。

雖然X2E無疑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但這種模式的不足也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創業者如果想在這個模式上有所建樹,就應該花費一定的心思去解決這些問題。

寫在最後

在結束本文前,我還想略微花費一些筆墨說幾句與Web3.0相關的監管問題。StepN的暴跌出現后,很多媒體都對其進行了報道。其中有一些媒體就認為,這一事件意味着Web3.0模式的破產,並呼籲監管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對Web3.0相關的項目進行嚴監管。

看到這些報道,我不由想起了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一篇叫做《Web3.0,與中國無關!》的文章。文章作者認為,由於中國目前對數字經濟的監管過於嚴格,數字經濟的發展很可能會受到抑制,包括Web3.0在內的很多創新也可能因此與中國失之交臂。在我看來,這篇文章的觀點或許過於極端,很多說法也經不起推敲,但它指出的現象倒是值得重視的。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打着Web3.0旗號的項目,背後有很多的風險,有些甚至就是“龐氏騙局”,這些當然是需要監管、需要打擊的。但在大量劣質項目的夾縫中,或許就隱藏着下一個谷歌、下一個亞馬遜。如果監管卡得過死,那麼在打擊那些劣質項目的同時,一些優質項目也可能被扼殺掉。從這個意義上講,在Web3.0風潮席捲全球的時候,究竟應該如何在規範和發展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將會是監管部門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5557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6-06 15:07
下一篇 2022-06-06 16: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