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來源:artnet資訊

作者:Siyu Li

在 NFT元宇宙爆發增長和全球不確定性並存時代,我們無疑正在見證數次歷史的節點,從橫空出世到不斷創造新的玩法,在去中心化的理念之下,傳統藝術彷彿正在被顛覆,而人類的想象力也在蔓延。例如Pak的實驗性NFT項目Merge(吞併)為數字藝術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發售機制的同時創造某種前所未有的“參與式藝術”,同時在更廣闊的生活場景之中,Web3的精神與語言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在這個時代中生活的人們。

在上海,一家總面積達800平方米的特殊畫廊空間,BCA Gallery也在去年年底正式落成,試圖從虛擬走進現實,通過線下策展探索“加密數字藝術史”的創新性書寫。BCA成立於2018年,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關注Web3與NFT藝術,推動人類走進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機構,一場試圖彌合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實驗性展覽項目“P01NT”在2022年的春天拉開了帷幕。為期100天的展覽是動態的,在不斷生成的作品與不斷流變的身份中,進行一場溯源之旅。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實驗展覽項目“P01NT”,BCA Gallery上海外灘香港路展覽現場

這場實驗性極強的展覽不再是大咖作品的陳設,或試圖尋找新的技術載體讓人們在真實世界沉浸,更像是NFT在物理現實世界的一種完美隱喻。“P01NT”在物理的展廳之中演示虛擬空間的邏輯,使得NFT背後那些不可見性的底層邏輯被呈現並可感——就像是利奧塔談及後現代性時所說的那種“呈現不可見之事物”。

4942件P01NT,每一件都對應於展廳中的一個真實坐標,也是一個展位與一件作品,而展廳中的屏幕類似於合約層的底圖層,通過一些公鏈上的合約,如以太坊這種全球節點的機制,這場展覽保證了完全的實時性和永恆存在性。而當你擁有物理空間展廳牆上一個小格子節點的時候,你又可以選擇在鏈上去實現對於作品的交互,於是“P01NT”將現實生活本身也延展為NFT應用的場景,且成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節點網絡的完美圖景——展覽本身成為了一件描繪區塊鏈這一混沌概念的“抽象繪畫”作品。於是我們看到“P01NT”不應稱為一個NFT的展覽,而是完成了一件物質性的、名為“NFT’的作品本身。

為什麼要構建起這樣一場基於鋼筋混凝土的元宇宙實驗?我們與其創始人孫博涵一起聊聊:

artnet新聞×孫博涵

Q:因為許多人對於BCA最基本的印象只與NFT藝術掛鈎,但我們知道其實BCA全稱叫做“BCA科技藝術”,除了NFT之外,你們還有更多的板塊,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嗎?

A:BCA主要的業務板塊是四個大塊。一塊是以BCA科技藝術(BCA Network)為核心的一個上下游矩陣式的協同板塊。我們會去協同整個加密藝術或者說NFT在中國發展的一種特殊性而去分佈幾個業務板塊,比如BCA Gallery的藝術策展。Gallery之前是純線上的,只在純虛擬世界里的;但2021年底,我們還是選擇在上海開了這個線下實體空間。因為我覺得再虛的東西也需要跟現實物理空間產生關係,產生一些交融與信任感,NFT也需要一個落地的應用場景。而且從國際上而言,NFT的畫廊也許有很多,但是有實體線下空間的應該是全球不超過十個。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BCA Gallery上海開幕首展“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1”,展覽現場

從Gallery具體的業務上講,其實一部分與傳統的畫廊業務、運營模式有相似之處:我們也做展覽,也幫藝術家賣作品、推到更好的機構、推給更好的藏家。但是我們會在這一部分的過程中更加融入一些Web3的精神與特點。我們選擇的藝術家也會更符合Web3領域的一些標準,包括考慮到Web3領域的一些話語權,或者是更符合於他們所定義的審美。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BCA & UCCALabs “虛擬生境” 全球首場線下NFT展覽,2021.03

除了以一個比較純粹學術性、偏藝術視角的方式去推加藝術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做孵化業務的BCA Studio文化IP工作室,從運營角度幫助想要進入Web3領域的IP品牌和Kol。我們Studio可以將一些傳統內容轉化為數字形式的內容,或者是轉化成更貼近NFT語言特性的作品,最終的呈現可能落實在一件數字藏品或數字資產上面。當然Studio還會做很多關乎於NFT內容產出轉化的業務,包括元宇宙里一些虛擬場景的搭建服務,還有一些偏數字化的技術生成、人工智能、算法合約上的輔助。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BCA & AKOMA – RTFKT CloneX 藏家中國區首展,2021.12

2020年開始我們還做了一個教育的板塊。我們與國內包括清華大學、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在內的很多高校合作。2021年上半年,我們在佳士得香港做了一期加密藝術的課程。之後我們也會在央美開設自己的Web3元宇宙中心,其中會有更多跟教育有關的,更加偏向於學院和學術性課程、活動和展覽。最後我們還有一個板塊是在2021年初成立的Vulcan DAO科技藝術基金,算是亞洲最早的一支專註於NFT收藏的DAO基金。它會有一個DAO的框架模式在裡面,它整體收藏路徑會特別有意思,很具有實驗性,更像是一場創新型的收藏活動。

Q:所以說BCA其實是一個很完整的生態,從各個領域來說它都有受眾的群體。您也說到線下展示的重要性,那麼您覺得數字藝術作品在線下展覽的設計與落地中會有什麼難點?又有什麼你們會特別關注的角度?

A:在現實中去布一個數字加密型的展覽,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可能我們在電腦裡面去看一個數字藝術展覽時,關係上會更加純粹,但在現實中去布展會有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因為現在整體上來說,數字作品在傳統物理世界中呈現的硬件的發展進程還沒到非常理想的狀態。不論是屏幕、AR、VR,還是網絡帶寬、去中心化的存儲技術等,很多還處於一個起步到發展的階段,我們只能在現有的硬件基礎下去配合到藝術家作品的呈現。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BCA Gallery上海開幕首展“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1”,展覽現場

我們會優先考慮形式,還有在物理空間的展覽怎樣與線上的虛擬的平行世界產生更多的聯動。當然更多還是需要給觀者一個區別於去傳統畫廊空間看物理性作品的感受,需要蘊含有區塊鏈Web3語言的特殊性。我們策這個線下展覽的時候,核心還是圍繞着沉浸感和動態感這兩大要素;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觀眾作為參觀者與作品之間關係上的一種迭代、一種突破。這些是我們在實體展覽的呈現上比較關注的點。

Q:我們來聊聊這次展覽“P01NT”。我看到展覽敘事依據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法則劃分為三章節——點:萬物之始,線:無盡之形,面:無狀之狀,那麼您是否覺得數字藝術本身是另一種維度上的“抽象”藝術?而編碼本身成為了一種藝術語言?

A:對的,它也是一種“抽象藝術”,只不過我們在一開始“抽象”代碼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非常抽象的創作語言,但它呈現出來的結果依舊是圖像的、視覺的,這就類似於康定斯基以點、線、面來溯源我們今天所說的非數字藝術,都是語言。甚至說我們返回到所有的adobe的軟件去講,其實看似我們在操作圖像,但實際上都是由程序堆出來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元圖像”應該是代碼,編程編碼將圖像呈現出來。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編碼在NFT加密藝術誕生之後已經正式地被更多機構或者是名人認定為是一種藝術了。它已經是一種藝術語言了,只不過編碼能呈現的藝術語言更加豐富,它不光只是編碼的視覺形態,也可能是通過編碼生成了程序之後的一個結果。其實它打開的空間是更大的,只不過隨着人們逐漸的認可這件事情,才會形成更多的共識,也會被這些數字藝術品產生的共情力所熏陶。可編程加密藝術必將會成為現代藝術史的分水嶺,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及其背後的文化精神推翻了傳統。

Q:在展覽“P01NT”中,藝術家、創作者和藏家三者的身份會在整個實驗中是一種被打破的狀態?大家需要共同參與創作對么?

A:對的,這場展覽其實也是我在從事NFT收藏生涯這麼久以來,一個非常直觀感受的體現,就是在Opeasea上每一個賬戶可以自己去定義是收藏者或創作者,你的身份實際上是一直在流動的,或者說一直是重合的。NFT本身是解決了版權完全轉贈的問題,它解放的是給予了每一個數字節點更多的可延展性。就是說我如果是一個藏家,當一件作品的版權和擁有權都在我手裡的時候,我完全可以根據這件作品進行再創作,那麼這個時候我也是創作者的身份。所以我們這場展覽通過完全去中心化的策展理念,把很多的藏家、創作者都放在了這個空間里,進行一種關係上的重新定義,大家在裡面可以隨時進行身份的互換。

我們說NFT對整個展覽進行了一個定義,整場展覽也是一整件作品,一件NFT。所以說我們在不斷地跳脫作品中創作者與藏家的這種關係,就是說大家的身份是更靈活的,相信其產生出來的東西會更有意思。展覽受到上海疫情的影響延期開幕了,但我們本身所有的計劃都不會變,還是會按照100天去實現,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持續發酵性的時間節點——以NFT數字藏品作為起點,跨越媒介,探討在有限的空間、時間、關注度之下,NFT數字藏品的展示權力與NFT合約本身的聯繫與互動。對100天以後的狀態我也是非常期待的,因為就像“無聊猴”,它從誕生到逐漸開始有規模效應的時間大約就是100天。現在我也完全沒法預想到100天後是什麼樣,我們會在其中設置很多事件,更多的隱藏玩法也將在後續展覽的進程中陸續解鎖。相信它會給關注這個項目的參與者、觀眾一種更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啟發。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實驗展覽項目“P01NT”,BCA Gallery上海外灘香港路展覽現場

Q:有些人會覺得NFT藏家和傳統藏家之間並不是同一批人,他們的喜好也有區分。您覺得他們的人群和審美重合度高嗎?

A:在NFT誕生的初期,他們的區分性一定是非常大的,但隨着這個行業的發展,彼此間逐漸開始產生交集。因為對傳統的藏家來說,他們需要去嘗試接受新的概念;而對NFT領域的藏家來說,他們可能也會逐漸開始去關注一些歷史上存在的、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品——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有物質感的作品。兩個群體間是會相互拉近彼此距離的、會拉近彼此對對方的信任。我覺得他們一定是不會去加劇相互間的不認可,比如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大家都認可的一些藝術家,像達明安·赫斯特、村上隆、蔡國強、徐冰…… 他們最近也都推出了自己的NFT作品,做得非常成功。我自己特別喜歡達明安·赫斯特的NFT作品(“The Currency 貨幣”),我覺得他從物理世界出發,走向虛擬世界,也以此過程去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包括作品背後,整體區塊鏈的流動與金融屬性的一個底層關係都闡釋的特別好。

Q:您收藏了這件作品嗎?能否介紹您的藝術收藏?

A:我當時有在白名單里,最近在二級市場買了它。

關於自己的收藏,之前也會去收藏一些當代藝術品,不過整體體量比較小。也是會有自己的收藏脈絡,以自己的偏好結合當代藝術體系中的理念來收藏。我更多會去收一些與自己有關聯性的作品,整個脈絡來說我是去探尋一些跟新的科技、新的思潮相關的作品,自己也比較喜歡錶現cyberpunk主題的東西。而且我會去看藝術家如何在已有的世界觀中表現他們所創想的未來。比如說我收藏了孫一鈿的《蓋亞》(Gaia),從她之前畫靜物、植物,到這件作品畫一個新的人類物種的開端,它沒有性別,沒有時間,沒有真正的界限。一切都是新生的,在這一刻被光照亮,往前邁步。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孫一鈿,《蓋亞》(Gaia, 2019),木板丙烯,38×45.5cm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CryptoPunks中僅有的8個0屬性NFT

《蓋亞》這件作品作為新開端,也和CryptoPunks里的0屬性Punks有着某種呼應。Lava Labs對0號屬性的定義便是在所有10000件裡面的“最本源”,它是最稀有的(僅僅8件),且平均每件的成交價格都在200萬美金。《蓋亞》象徵性的構圖與Punks、CloneX的形式如出一轍,然而一鈿創作時間線和NFT的發展線並不重合,甚至是更早的。現在回過頭看,她卻完美無缺地踩在了趨勢之前。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康好賢,《新貴No. 2》(2021),複合板丙烯,50x40cm

又比如說我有收藏康好賢的作品,他有很多是在描述新數字資產階級的形象與他們的生活狀態。我去年還在ART021的Balice Hertling展位上收藏了一件法國藝術家Camille Blatrix的作品,這位藝術家之前在國內並未有太多展露。這次的個展給人的感覺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精緻,靈動,諷喻,但同時在一些細節上又蘊藏着豐富的結構關係。諸如名為“鱷魚“的那件小型雕塑是一個仿生導彈,而在它發射方向的末端,正好有一副叫做“埃隆·馬斯克在Cybertruck的發布會現場 ”的作品,畫面中的玻璃像是剛被被子彈擊中一樣,布滿裂紋。在另外兩幅肖像中,手持咖啡杯和健身卡的人物被一個可轉動的木輪所連接,也象徵著資本社會中的生活方式和對時間的滲透,然而這一切都被平順的畫面所掩蓋,在博覽會這個這個場合下顯得頗具深意。我們知道埃隆·馬斯克這兩年在新科技與加密市場上都有很多大動作,是類似於icon的人物,包括Cybertruck之後會有怎樣更具想象力的發展,我個人也很期待。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卡米耶·布拉特里克斯(Camille Blatrix)作品

當然我也買了很多的NFT作品,比如由TR Lab發行的蔡國強NFT作品《炸自己》,還有CryptoPunks。我認為CryptoPunks可以理解為是在這個科技發展階段過程中最具有經典歷史意義的藝術作品,我們也許可以用六七十年代看羅斯科的眼光去對比我們現在看CryptoPunks——它在將來會成為這個領域中最具代表性意義與初創精神的作品。2017年這些作品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幾乎沒有人想要去擁有它們的,直到2020年也還沒有特別多的人去關注到它,當時每件作品價格也整體上比較便宜,但CryptoPunks這個系列確實是鼻祖級的、具有NFT基因的,並且能把NFT這個事情說明白的代表。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蔡國強作品《炸自己 #96》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CryptoPunks+3D眼鏡

其實在購買NFT作品的時候會面臨很多對產品的甄選,我也會去思考到底它與傳統藝術作品、藝術家的選擇標準上有什麼異同。比如頭像系列,我最近買了村上隆與RTFKT聯名的NFT作品CloneX,曾經也買過無聊猴(Bored Ape Yacht Club)等等。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無聊猴(Bored Ape Yacht Club)

Q:其實我覺得頭像類還挺特殊的,也能代表NFT藝術的某種精神,您怎麼看待頭像類的作品?

A:頭像類作品發展到今天,種類和項目也是太多了,質量也參差不齊。說回來還是要看它的鼻祖CryptoPunks,它基本上承載了整個頭像類作品發展到現在的核心基因:比如它總量是恆定的(應該不會超過1萬件);然後它也會分系列,每一個頭像有稀有屬性(同時具備有7種元素的頭像,它可能在整個1萬件中只有一件,這就有稀缺性)。

不過不同的頭像類作品具有不同類型的視覺表現形式,他們能吸引到喜歡這類視覺形式、獨特玩法和機制的那一類人。這也是在招納具有相同審美喜好社群的一個過程,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一同發揮想象力。當然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目前很多藏家進來還是想去做二級交易,賺到收益的,所以它的流動性也很高。我們選擇頭像類的時候還是得慎重,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像買一個潮流盲盒這樣的心態。

為什麼我剛才說頭像類項目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呢?比如說CloneX,它會給所有他們的頭像去空投一件在賽博世界中的虛擬房屋,這個虛擬房屋首先它就能賣掉,它就值錢;再者這個虛擬房屋是我們購買頭像的一個應用場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房屋裡面去裝扮自己的家,去向別人展示自己,這是一個虛擬展示體驗空間。甚至說到後來,它可能還會給每個人再空投一件什麼,比如說之前無聊猴給每個猴子空投一件變異藥水,這能讓自己的猴子再誕生出一隻新的變異猴,然後變異猴在他們社群的發酵情況下再產生一種現象級的結果。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RTFKT CloneX x 村上隆

變異猴相對於無聊猴的形象變得更加極致,很多屬性很釋放、很誇張,這種丑萌的畫風非常符合現在流行的美式動漫,比如說《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雖然它不是那麼唯美,但它對審美的要求現階段來說還是比較高的。這種持續書寫的體驗是區別於傳統收藏的。傳統收藏中,你買了一件作品,過去一段時間后,它也許不能給你新的相信力空間。但在NFT作品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想象空間,你也會覺得你是真正參與到項目中的。其實到後期,藝術品數字化以後與遊戲的界限也會越來越模糊。

Q:剛才您也提到社群的概念,在NFT世界“社群”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詞?

A:這個裡面有個非常核心的點,就是當你能聽到Beeple、能聽到Pak的時候,那是因為有太多人討論他們——我們承認的是當越多人去討論一件事情,到它能被你聽到的時候,它就觸及到了一個點,也就已經具備了其價值。這種聲量與社群形成共識,是異曲同工的。比如說社群中有十萬人,每個人都去說一件事情,去發散自己的朋友圈,去換掉自己的頭像等等;那麼每個人最少輻射到100人,世界上就有一千萬人知道了這件事情。作品在價格係數量化上,就自然達到了那樣的一個標準。

上海這家“NFT線下畫廊”的玩法太有趣!此類畫廊全球至多十個

社群其實可以使我們認可的作品所達成的共識穩固化,確保它的影響力的基礎保障。對作品討論的熱度、交易的熱度,我們稱之為流動性,社群就是承載各種流動性的一個核心的基礎。如果你的作品沒有人討論、沒有人關注、沒有人想要去不斷參與它的交易與生態建設,那自然不會被量化出更高的價值——在傳統世界中也是符合這個邏輯的。比如說我們現在都在討論的90后當代年輕藝術家就是那麼些人,其實我們無形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社區,只不過我們沒有把這個形式給他模式化的呈現出來。但區塊鏈中所遵循的原則和邏輯就是一切東西都是需要量化的,我們會通過數字原理去解釋很多原來無法解釋的事情,讓大家看得更加透明。這就少了很多信息差的磨損。或者說信息差雖然還有,但一切都有可追尋的路徑。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881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3-28 09:06
下一篇 2022-03-28 09: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