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下的 VR/AR 人才熱:薪資倒掛,大廠搶人,馬太效應加劇

來源:VR陀螺

作者:Pancake

金三銀四,又到了一年一度跳槽(漲工資)的黃金時期。 然而,與往年的熱鬧情形不同,今年互聯網大廠受較多外部不穩定因素影響,外加內部業務發展放緩,接連傳出裁員消息,HC 呈現進一步控制狀態。 

3 月 13 日,“阿里裁員”、“騰訊裁員”的話題相繼上了微博熱搜。有傳言稱,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會在未來幾周進行大裁員。騰訊預計裁員 10%~30%,阿里裁員30%。 當然,不僅僅是阿里騰訊,據脈脈相關職言顯示,自 2021 下半年以來,愛奇藝、百度、小米、美團、滴滴、微博等互聯網大廠都在接連傳出“業務優化”,人員架構調整的消息。 在互聯網廠商集體大刀闊斧砍業務,控 HC 的同時,去年掀起的元宇宙熱潮,卻讓 VR/AR 及行業有了一個與互聯網行業相悖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由於元宇宙的熱度,不少 VR/AR 行業老玩家業務需求激增,急需進行人才擴張,技術團隊建設,縱向衍生;另一方面,以字節為首的一眾大廠也看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進軍 VR/AR 行業,進行業務的橫向擴張。 據國內某知名招聘平台數據顯示,目前 VR/AR 相關工作崗位超過了 2141 個,涵蓋軟硬件開發工程師、算法、市場、銷售、3D 美術設計等多個職能崗位,涉及遊戲、房地產、物聯網、汽車、電商和消費電子等近乎全產業領域。

“元宇宙”下的 VR/AR 人才熱:薪資倒掛,大廠搶人,馬太效應加劇

圖源:網絡

元宇宙熱潮下的“搶人”大戰

如果你看到市面上出現兩款類似設計的 VR 設備,請不要驚訝,可能是一家廠商的工業設計師被另外一家挖走了。

“元宇宙”下的 VR/AR 人才熱:薪資倒掛,大廠搶人,馬太效應加劇

圖源:網絡

自去年以來,新入局 VR/AR 的玩家包括字節跳動、騰訊黑鯊、中興紅魔、TCL、網魚網咖等大廠。新玩家的入局,老玩家的擴張,一場人才爭奪戰已然拉開序幕。 “搶人”已成為這兩年 VR/AR 行業最具代表性的詞彙,一位行業 HR 向VR 陀螺吐槽到:“它們搶人真的非常厲害,本來可能都聊好了一個,結果因為另一家給的工資更高,最後直接被鴿了”。 據悉,大廠的入局正在改變整個 VR/AR 行業招聘現狀。一方面由於大廠精細化的分工運營模式,它會讓專業的人才更“專一”,以此造成了更多的崗位需求。 另外一方面,相對於不少初創型 VR/AR 企業個位數的 HR 來說,大廠不光有多位 HR 同時出動,還會委託第三方獵頭公司尋人,憑藉高於行業崗位的平均薪酬、股票期權和各種福利補貼強勢挖人。 VR 陀螺收到一份調查顯示,跨區域搶人,也已成為行業基本現象,所屬一線城市的行業廠商因為公司業務擴張、人員短缺等需求也正在將矛頭瞄準周邊小城市,瘋狂吸納人才。

目前 VR/AR 行業的招聘現象主要表現為:新玩家從老玩家那裡搶人,老玩家則從小玩家那裡搶人,人才整體向一線城市聚集,馬太效應明顯。不過,一位 HR 也強調,VR 行業其實還是小眾行業,所以老闆間互相都認識,核心人才是不太好挖的(新入局的大廠除外)。 當然,不僅國內,國外的搶人大戰同樣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早前《紐約時報》的消息,Meta 今年由於積極擴張 VR/AR 團隊,創造了數以千計的新工作崗位來開發 AR/VR 的軟硬件,為此還導致了內部轉崗員工增加,職能部門混亂。 另外,Meta 為了攝取更高質量的人才,還試圖從蘋果和微軟挖走人才。為了勸阻跳槽,留下優秀人才,蘋果公司甚至向一些工程師提供高達 18 萬美元的股票作為獎勵。

人才緊缺,薪資倒掛

當人才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時,打工人就會佔據買方市場,對於 VR/AR 行業來說,如今正是如此。根據國際招聘網站 Indeed 數據顯示,2021 年 VR/AR 工程師等元宇宙相關崗位薪資上漲約 10 倍。 VR 陀螺從多方了解到,自去年元宇宙爆火以來,國內 VR/AR 行業內近乎所有的技術崗位薪酬都漲了 20%~30%,核心崗位漲幅達到了30~50%。雖然增長幅度沒有達到數十倍之多,但是整體表現依舊十分強勁。

據悉,不少技術大牛在求職過程中基本都處於“被動”狀態,完全不需要逛市場,就會有 HR 和獵頭親自找上門,開出百萬天價年薪。對於入行不久的新人來說,只要敢跳槽,也基本會有一定的薪酬漲幅。

另外,人才緊缺、技術培養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目前 VR/AR 行業薪資倒掛的問題,即大家都不願意付出時間成本,去培育一個新人,而是更願意花一個更高的價格去挖一個技術型人才。

一位行業 HR 告訴 VR 陀螺:“說實話,雖然現在這個行業可能在爆發,但是其實還屬於一個小眾行業,你如果要去培養一個真正了解技術的軟件或硬件人才,真的非常困難,而且還害怕被人挖走,這也導致了現在行業內薪資倒掛非常嚴重的問題”。 比起新人短期內難見成效,且穩定性較低的情況來看,高薪聘請的專業人員能在一定時間內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也許才是 VR/AR 企業目前更看好的人才。

算法+U3D 、UE開發缺口最大

硬件缺算法、內容缺3D。VR 陀螺從多方調查了解到,目前整個行業內比較稀缺的人才主要為 SLAM 算法工程師、U3D 和 UE 開發這兩類技術崗位人才。 據悉,SLAM 算法是 VR/AR 設備感知外界,定位交互的核心技術,如 VR 一體機的頭手 6DoF 交互即需要使用的 SLAM 算法,它的開發不僅十分困難,而且由於長期需要數據餵養的關係,成型周期也很長。 對於 VR/AR 行業來說,目前 SLAM 算法專業技術人才極其難招聘與長期留存,一方面,公司對於這類技術人才的履歷有較高的要求,匹配人才較少;另一方面,就吸金能力而言,大多數擇業人員其實更傾向於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量級更大的產業。

“元宇宙”下的 VR/AR 人才熱:薪資倒掛,大廠搶人,馬太效應加劇

圖源:網絡

VR 陀螺整理某招聘網站數百個 SLAM 算法崗位數據發現,薪酬位於前 30 位的主要以大型互聯網公司、車企為主,月薪最高可達120K。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陀螺君還在前 30 高薪崗位中,看到了 Pico 的身影。 作為國內 VR頭部品牌的 Pico ,背靠字節,同樣出現了 SLAM 算法工程師的人才缺口,其他企業招聘難更屬情理之中了。

另外,U3D 目前也是行業重點難招的崗位,特別是對於那些做 VR/AR 內容的企業來說。 一方面,雖然自去年八月份以來,遊戲行業因版號問題遭受了重創,知名遊戲公司莉莉絲、完美世界、網易遊戲等接連傳出裁員消息,不少正在開發的項目甚至直接被砍,但這一系列的市場變革並未對 VR/AR 行業帶來太多的發展契機。 某業內企業在給到 VR 陀螺的反饋中表示:“站在公司的角度,一是人不換工作,市場上就比較少人,二是比如 U3D 崗位大多數人更意向做遊戲,硬件方面 VR 雖然是一個朝陽行業,但不足夠穩定,也是很多有經驗的求職者考慮的點。” 一位行業 HR 對此也持同樣的態度,她告訴 VR 陀螺:“在遊戲行業,其實有較多像建模、美術、技術這樣的人才,但是如果他們在遊戲行業已經做過了,他們就會比較難去換賽道。”

誠然,VR/AR 行業在 U3D 、UE人員方面正面臨人才缺口巨大的問題,不過多位 HR 都拋出了寧缺毋濫的觀點,對於企業招聘依然持有較高的門檻——即科班出身、全日制本科、有一定項目經驗。 除了 SLAM 算法與 U3D 、UE 開發相關人才之外,對於某些已有一定產品的公司來說,專業且有經驗的各地區銷售也是一個難招的崗位,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國內 VR/AR 行業市場份額較小,並未完全滲透中國市場,所以相對從業人數也較少。 整體來看,“難”字一詞幾乎貫穿了大多數 VR/AR 企業目前的一個招聘現狀。

機遇與挑戰並存

元宇宙熱潮下,新玩家入場,老玩家擴張,VR/AR 產業競爭加劇,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陀螺研究院《2021年全球XR行業融資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發生融資併購事件 340 起,較去年同期增長 54.55%;融資併購金額達 556.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27.98%。 不管資本是看到了 VR/AR 作為下一代計算平台的前景,還是盲目跟隨元宇宙的熱度,如今的 VR/AR 產業都處在了時代的風口上。 另外,隨着中國經濟從追求簡單高增速向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諸多行業進入調整重塑新階段,“粗放式”發展受制約,規範合規進一步加強,對於定位前沿的,高技術含量的 VR/AR 產業來說,這些都是時代發展所創造的機遇。

當然,機遇下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從字節收購 Pico,揮金如土的大肆擴張到騰訊收購黑鯊,轉型做 VR 硬件,互聯網大廠的入局讓整個 VR/AR 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僅如此,企查查顯示,近一年元宇宙相關公司為 856 家(含企業名稱),它們的加入,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VR/AR 企業間人才的競爭格局。 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增長機遇的背景下,各行業數字化相關崗位人才需求全線增長,而 VR/AR 行業高精尖人才偏少,企業用工成本較大。 這既是一場資本的相撞,也是一場技術上的博弈。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880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3-27 14:25
下一篇 2022-03-27 1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