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來源:藝術商業

作者:楊宇青

在數字世界,作品的大小不受場地限制,也無需經過海關審批、資金審批、畫廊排期等等繁多的手續。而在元宇宙中,線上/線下的分界線變得模糊。直覺提供這樣一種答案,在NFT時代,實體展覽並不影響數字藝術的產生、陳列、收藏中的任何一個環節。

但實際情況可能並不這麼簡單。

從2021年3月Beeple在佳士得拍出天價,到2022年世界第一家NFT藝術博物館在西雅圖迎來首秀,實體世界的機構正在強硬地規劃NFT藝術世界的格局。同時,古根海姆美術館合伙人之一,金融巨鱷Todd Morley也在去年五月宣布計劃在紐約建造NFT美術館,選址與MoMA當代藝術博物館遙遙相望。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NFT展覽往往有三種形式:在實體空間展覽(一般是高清電子屏),AR/VR交互展覽、以及在例如以太坊支持的元宇宙平台上CryptoVoxels進行虛擬展覽。而在Dissrup平台上,藝術品、NFT加密藝術、以及“數字與實體融合”(Phygital)三者混合的媒介形式正在成為新現象。如果觀察去年一年從美術館、藝博會到獨立空間組織的展覽,就會發現NFT加密藝術的探索者在不斷創造在實體空間的呈現NFT作品的機會,融合線上/線下展出形式,從而打破同溫層。

本文列舉了近一年內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NFT加密藝術在實體舉辦的公開展覽,來探討NFT加密藝術如何以一種“新媒介“的面目激活從歐洲的傳統美術館到西雅圖科技藝術社區等一系列空間。

審慎的機構“自救”行為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歐美美術館營業收入大幅縮減。傳統機構推出NFT加密藝術展覽並募資似乎在逐漸成為一種合理的機構“自救”行為。NFT在拍賣行的商業成功,對於更保守的機構來說是一次成功的“預備役”。烏菲茲美術館以170,000美金的價格出售一幅米開朗基羅作品的NFT版本。聖彼得堡的赫爾米塔日博物館則和加密藝術平台Binance合作,鑄造梵高、達芬奇、莫奈作品的NFT版本。每件作品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將歸屬於美術館的永久收藏,並在NFT加密藝術展上展出。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大英博物館藏品

儘管傳統博物館做出迎接NFT新媒介的姿態,但動作依然審慎,特別是在去年大英博物館決定出售包括《神奈川衝浪里》在內200幅葛飾北齋作品的NFT收藏版引發負面爭議后。《The Art Newspaper》撰文稱,大英博物館出售的NFT實質上無異於將美術館藏品作為價值“擔保”的“衍生金融產品”,從而對美術館提出道德和法律上的質疑。而赫爾米塔日博物館也並沒有公開Binance上鏈作品的原作名單和拍賣價格。展示NFT加密藝術在後疫情時代依然是一種策略化的機構行為。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Unit London展出達·芬奇《音樂家肖像》的數字版本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拉斐爾《金翅雀聖母》的數字版本

倫敦機構Unit London和包括烏菲茲美術館在內的四所意大利文化機構合作,共同推出《使藝術史永恆》(Eternalizing Art History),展出這幾所機構選擇的六位藝術家代表作的加密藝術版本,包括達芬奇、卡拉瓦喬、弗朗西斯科·哈耶茲、以及莫迪里阿尼。展出的所有作品均在以太坊上鑄造成 NFT ,並標註DAW® (Digital Artwork)。用高清數字屏幕加裝仿照原作製作的手造畫框,並讓光線儘可能地貼近原作。

意大利布雷拉畫廊及國立布雷拉圖書館總監James Bradbourne相信,DAW作品能夠讓人“隨時隨地”地獲取這些藝術品的高清圖像版本。這些NFT作品並不是美術館的收藏,而是美術館收藏的傳統媒介作品“上鏈”鑄成的作品。展覽營收的百分之五十將用於支持博物館作品修復。

和傳統藝術行業藏家、畫廊、藝術家之間存在的信息壁壘不同,加密藝術中藝術家也是倡導者,他們更能直接決定作品內容、整合展覽策劃、並推廣作品,形成一種閉環。但一方面,傳統機構的策展人需要先理解這種新媒介是什麼,然後才能挑選合適的方式將之展示、陳列,並教育大眾。另一方面,博物館推出實體展示NFT作品的努力可以更好地探討NFT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可能為傳統藝術推動何種邊界,尤其是為其帶來新的觀眾互動形式,而不是僅僅將其等同於數字資產。

博物館之外:更前沿的探索

當傳統機構(例如美術館和收藏基金會)想要實體展示藝術品的NFT版本時,往往會和主營加密藝術的labs實驗室合作,以保持機構的獨立性。而畫廊和獨立空間等相對而言可以以更靈活地方式探討后疫情時代數字藝術給生態圈帶來了哪些變化。

去年3月UCCALab聯合BCA區塊鏈藝術中心舉辦的“虛擬生境——鏡中迷因可曾見(Virtual Niche——Have You Ever Seen Memes inthe Mirror?)”被譽為全球首個實體展出NFT的藝術展,觀眾可以在現場實現跟生成藝術實時互動。展覽旨在打破“加密藝術=天價頭像“的迷思,而將加密藝術作為數字藝術的一種代表生態。展出的多件作品允許觀眾實地交互,思考網絡迷因(Meme)在區塊鏈科技的背景下如何激發了新的社會參與形式。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展覽紅藍兩區燈光效果,NIKO EDWARDS設計,“虛擬生境——鏡中迷因可曾見”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位於柏林的Konig Galerie在Decentraland上的虛擬空間和現實中同步舉辦“The Artist is Online”展覽,巨大的紫色虛擬雕塑纏繞着展館

類似的展覽還有去年柏林Konig Galerie舉辦的“The Artist Is Online”,展出后數字化時代50位藝術家的數字藝術原作和實體版本。Konig Galerie在Decentraland放出展出作品的虛擬版本。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Natively Digital,Sotheby's, 紐約,倫敦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Decentraland上的Natively Digital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Matt Kane,“仿克勞德·莫奈草垛“,2021 成交價:214,200美金 蘇富比

2021年6月,蘇富比和加密藝術家Robert Alice共同策劃《Natively Digital》,為NFT加密藝術拍賣預熱。展覽在蘇富比倫敦和紐約的實體空間舉辦,為了達到最佳效果,三星為展覽特別贊助了高清投影儀和電視屏幕。為了藏品更好地體現整體性和系統性,蘇富比特意邀請藏家出借數字藝術藏品,包括加密藝術史上第一件上鏈作品:Kevin McCoy的Quantum(2014–21)。同期網拍的銷售額達到17萬1千美金,而其中CryptoPunk頭像佔到11萬美金。蘇富比展覽的成功說明,在傳統藝術與加密藝術之間,拍賣行可以扮演一個良好的中介,將專註於各自領域的藏家和藝術家在二級市場聯絡起來,進而帶動二者在一級市場的交流。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Kevin McCoy Quantum

相比較歐洲傳統藝術機構,藝術博覽會為展示NFT提供更具有活分的土壤。Art Basel Miami 2021是有史以來最全面數字化的Art Basel展會。博覽會與區塊鏈平台Tezos合作,參觀者可以在現場嘗試親自“鑄造”一幅NFT藝術品。而佩斯畫廊在代理的一幅NFT在藝博會開幕前就被搶訂。Art Grails總監則稱,實體形式的NFT整合到藝博會展位中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好的創作內容總是關於當下的。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Chad Knight The Last Supper, 2021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藝術家Mario Kingemann在Art Basel Miami上的生成圖像交互裝置,參觀者可以抓取“自拍”並在Tezos平台上“鑄造”自己的NFT,圖片來自Surface Magazine

為社群賦權:第一家加密藝術博物館

儘管NFT藝術拍賣在男女性別的貢獻比率上已經比傳統藝術市場顯得更加均衡,但性別不均衡的情況依然存在。根據The Art Newspaper的數據,當代藝術中女性藝術家拍賣額佔比約16%。而根據ArtTactic在2021年11月報道,男性藝術家對於NFT一級二級市場交易額的貢獻率達到77%,女性藝術家只佔23%。

女性藏家和藝術家對這種性別不均等感到遺憾,並着手打破現狀。SuperchiefGallery NFT是紐約第一家致力於實地展示NFT的畫廊,支持17歲的美國數字藝術家Diana Sinclair策劃了《Digital Diaspora》。展出作品全出於女性藝術家之手,旨在慶祝黑人群體和女性藝術家的創造力。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17歲的藝術家、策展人Diana Sinclair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Sewah Attafuah作品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西雅圖NFT美術館,圖片來自網絡

2022年1月,NFT藏家、華裔女性 Jennifer Wong 和 Peter Hamilton 聯手創建的世界首個NFT美術館在西雅圖開幕。首展開幕當天,展牆上印着“What is NFT?”的介紹性宣言,這顯然是為適應不同觀眾打造的教育型展覽。同時博物館也對更資深的從業者提供父母,例如向加密藝術藏家提供支持,展出他們希望陳列的NFT收藏。

美術館在二月舉辦致敬女性加密藝術家的特別大展Pioneering Women in Art,展示女性藝術家如Blake Kathryn,Krista Kim等人的作品。Krista Kim是商業表現傑出的女性藝術家。2021年, Kim出售了全球首個NFT數字私人住宅“火星房屋”,售價達288以太坊(51萬美金)。

不過,西雅圖NFT美術館似乎並不打算披着機構的“外衣”將加密藝術收藏帶入美術館的殿堂。主辦人稱美術館並不致力於打造NFT加密藝術的“永久收藏體系”,而更多地期待用實體展出的方式記錄最有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加密藝術作品,從而慶祝社群力量。

多元未來的不確定性

NFT對於從博物館到獨立藝術空間一系列機構的現存宗旨提出了挑戰。加密藝術和傳統藝術收藏依然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領域。當傳統博物館在疫情期間試着用虛擬看展的方式來觸達線上觀眾群體,NFT加密藝術似乎反其道而行之,用線下展出和曝光來說服傳統觀眾(包括機構策展人、藝術家、藏家)加密藝術的意義,達到雙向理解。

大部分加密藝術的展出伴隨着直接銷售,並且強調展出作品的稀缺性、唯一性、審美價值,而這往往是定義傳統媒介藝術作品價值的重要因子。有趣的是,當畫廊決定製作NFT加密藝術的實體版本時,有時也會傾向於讓作品顯得更像傳統媒介。例如在倫敦畫廊House of Fine arts舉辦的"Portrait of an Era" ,24件NFT藝術作品總估價6400萬美金,展覽方用平版印刷的方式製作了6枚私鑰加封Cryptopunks頭像的特別版。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Beeple在Jack Hanley Gallery舉辦展覽Uncertain Future海報

而創下拍賣記錄的Beeple也在3月宣告紐約Jack Hanley Gallery舉辦的實體空間個展Uncertain Future開幕,這位Web 3.0時代“教主”級別的藝術家選擇數碼繪畫、打印、甚至布面油畫等形式展示自己20年來的代表作品和近一年的新作,每件實體作品和NFT版本一同出售。廢土風格的畫面充滿了對於技術巨頭掌控之下的未來反烏托邦一般的想象。這些作品基於Beeple數字藝術原版創作,然後由工作室完成。Beeple評價:“隨着不同領域的技術發展相結合,這將產生倍增效應,技術看似怪異的意外後果將成為現代生活中更強大的影響因素。”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Beeple工作室在Jack Hanley Gallery上展出Beeple新作,《扎克》(2021-2022),媒介為布面油畫

Jack Hanley Gallery是背景豐富的藝術交易商Jack Hanley創建,Hanley畫廊代理Jeffrey Cheung、Jess Johnson等深諳數字美學風格的藝術家,也代理傳統媒介藝術家。而Beeple從未經手畫廊代理任何作品的展覽或出售。當離開了電子屏幕,Beeple的作品在實體空間中顯得既前衛,又前所未有的“沙龍化”。13幅實體作品以及對應的NFT在展覽開幕前全部訂出,售價在75,000 到300,000美金之間。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不確定的未來》展覽現場

同時,Beeple還在計劃用出售“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帶來的收益在南卡羅萊納州打造一個實體展覽空間,其中一半是傳統展陳空間,一半將是“梵高沉浸式展覽”式的空間。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Beeple計劃在南卡羅萊納州打造的工作室,在掀起軒然大波之前,Beeple一直在這裡低調地堅持創作

實體展出NFT會是博物館與畫廊入駐“元宇宙”的前哨嗎?

Beeple在Jack Hanley Gallery開幕上,旁邊是他的作品You Got Mail

讓Beeple登上殿堂之作的“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原作超過4億像素大。如果等比打印這件作品並放在實體空間展示,這將會是一幅5.8米x5.8米的巨幅正方形作品,這意味着每個單獨圖像只有68平方厘米大。這件作品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意味着,當加密藝術作品試圖融於實體空間,勢必要真實空間調整展示策略。

那麼從未來的角度看,NFT加密藝術失去純藝術的“靈暈”了嗎? 答案可能同時是Yes和No。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691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3-19 10:42
下一篇 2022-03-19 11: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