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時間跨度到了2021年的尾巴上,科技圈和創投圈在過去兩年沒有聽到更多的好的故事,當然,除了國內前兩年興起的社區電商,勉強算得上一個被資本追捧的賽道,其他的似乎已經沒有了太多的喧囂,甚至我們可能已經很久沒再看到像O2O或者共享單車這樣備受資本追逐的領域,人們不禁感嘆,互聯網創業怎麼了?

相對地,從2017年開始,海外投資機構比較熱衷的投資領域可能是區塊鏈,但受制於國內一些政策的影響,鮮有知名機構押注在區塊鏈或者Crypto領域。因此,面對大西洋另一邊的火熱,身在國內的機構們也在找尋下一個互聯網級別一般的大賽道。

直到2個月前,一個名為Metaverse(元宇宙)的詞突然火爆了各大媒體,如果現在回過頭去看,只要是知名媒體似乎都曾報道過關於元宇宙的新聞,甚至個別平台還製作了元宇宙專題,但可能直到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對這個詞表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

簡單理解元宇宙

首先,從感覺上來說,我們可以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什麼意思呢,就好比我們睡覺時所做的夢一般,我們知道它可能是夢,但真實感依然會令人唏噓,而元宇宙就像創造了一個現實的、可創作的夢境一般

但從體驗上來說,元宇宙會更多地強調真實性和體驗的可獲得性,以及人們對隱私和安全的渴求,因此元宇宙的邊界可能會比我們做的某一個夢境更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稱其為“下一代互聯網”,而最近阿里巴巴達摩院XR Lab負責人譚平在“阿里巴巴2021年度雲棲大會”上重申了這一觀點。

當然,也許會有人說元宇宙是一群科技精英和投資玩家編撰出來的又一個炒作概念,只不過是為了在資本市場講更好地故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人們討厭一片倒的聲音,所以媒體教程里有一個技巧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叫“換一個角度”,即當絕大部分人都在說好的時候,要勇敢地站出來說它不好,這樣才有機會可以博得大眾眼球,也有一定概率成為爆文,所以很大意義上這是媒體觀點,而不是思考邏輯的結果。

事實上,筆者更傾向於認為元宇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就好比2010年喬布斯在舊金山發布iPhone4手機一樣,某種意義上我們無法抗拒,只是我們恰好在這一時刻打開了元宇宙的潘多拉盒子,或者說在經歷一段時期后我們終於來到了元宇宙的邊緣,而下面筆者將從4個方面來佐證這一觀點(以下觀點在1個月前作為內部線下分享首次提出)。

硬件的更新迭代:從收音機到VR

1901年,意大利無線電工程師伽利爾摩·馬可尼成功發明了能夠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波,隨後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而真正讓收音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的是kdka廣播電台的出現,1920年11月20日,kdka廣播了第一條廣播,消息是:沃倫·哈丁擊敗詹姆·考克斯當選為總統,因此kdka廣播也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無線廣播電台。

據波士頓學院傳播學教授、芝加哥廣播通信博物館教育部主任邁克爾·基思回憶,在那兩年時間裡,美國有了500家電台和約150萬台收音機,並且美國每一個大都市都有了自己的電台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廣播風靡了全世界,在上世紀初期席捲了全球家庭,甚至在90年代我們國內依然暢銷,是許多老輩子獲取最新信息的重要來源。

再到後來我們有了黑白電視,有了彩電,人們從聲音世界逐步轉化到了圖像信息,節目的豐富度也大大提高,可以說電視成為了許多80后小時候的記憶。

而到了90年代中葉,1946年,全世界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誕生,由此開啟了我們更為熟知的信息化高速,也迎來了延續至今的互聯網時代。

當然,互聯網時代還有一個重要轉折點是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就是喬布斯先生締造的王國,並帶來了更多的創新,也顛覆了我們的生產生活

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表明,截至2021年6月,全球一半人口都擁有智能手機,約為40億人,但是智能手機在10-15年前才算真正開始進入市場,其增速令人錯愕。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我們不禁思考,智能手機還能怎麼進化?人們的日常社交娛樂設備還能怎麼演變?難道讓智能設備生產商面對增速放緩都去造車嗎?

我們再看另一組數據: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量同比增長52.4%,展望未來,IDC預測2021年VR頭顯全球出貨量將同比增長28.9%,但這是受制於疫情帶來的供應問題而測算,長期來看VR頭顯市場增長依然十分強勁,IDC的報告預計全球出貨量將於2025年增長至2860萬台,五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41.4%。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而全球知名VR遊戲《Beat Saber》(中文常稱為“節奏光劍”)銷量在3月就超過了400萬份,付費DLC的歌曲銷量超過4000萬份,營收超過了1.8億美元,遠超市場的預估。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直觀看出智能手機增速在放緩,而VR設備在經歷一段低谷期后開始展現出真正的活力,雖然IDC預測VR頭顯市場出貨量未來不及3000萬台,但這一數據顯然低估了市場的增速,畢竟今年第一季度全球VR頭顯設備出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2.4%。

我們知道VR設備將會是元宇宙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好比於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一樣,如果90年代有人告訴你未來我們會在一個手機上(當時還是“大哥大”或者小靈通)購物社交,甚至每天超過6小時沉浸在這個世界里(QuestMobile數據),估計會被人罵是瘋子,但現在這就是事實。

那麼,未來呢?人們是否會像逐漸拋棄收音機和電視一樣,逐步放下智能手機,並找到下一個硬件產品,那麼它會是VR設備嗎,這個承載着元宇宙的基礎硬件?

沿着這一思路再想下去,誰會成為元宇宙里的喬布斯,哪一款硬件又會成為iPhone4一樣的顛覆級產品?

Z時代消費人群的變化

如果說硬件的變化還僅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麼人群結構和消費者的變化則是肉眼可見的改變。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還略顯年輕或青澀的80、90后如今也已步入青壯年,而被稱為Z世代(定義為95后+00后)的新的種子選手卻在悄然成長着,按照年初統計的數據,Z世代的網絡活躍用戶已經超過3.2億人,佔全體移動網民28.1%(QuestMobile數據)。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按照數據統計,Z世代們的網絡月人均使用時長近175個小時,高出全網用戶35個小時,我們按照一個月480小時的可活動時間(減去三分之一的睡眠)計算,這一佔比接近40%的日常活動時間。

另一方面,Z世代也被稱為互聯網真正的原著居民,他們可能從記事起就有了互聯網的陪伴,甚至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因此他們的網絡使用特點愈加鮮明

而根據QuestMobile2020“Z世代”洞察報告顯示,Z世代們的用戶畫像中包含了“動漫”、“明星”和“遊戲”三個重要的標籤,也因此他們對盲盒經濟、公仔IP經濟、顏值經濟和偶像經濟這些在老大哥們看來不太理解的領域反而遊刃有餘。

當我們談到Z世代時,不得不提到當前月活超過2.37億年輕用戶(18-35歲用戶佔比78%)的B站,人們從以前的不理解到逐步接納其中的一些文化,包括二次元、虛擬偶像和彈幕文化。

而在今年“雙十一”活動期間,淘寶舉辦了“天貓雙11首屆元宇宙藝術展”,裡面的虛擬代言人AYAYI更是受到了不少年輕用戶的追捧。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同時,關於Z世代的另一組數據也值得我們關注,視頻娛樂形式深受Z世代青睞,人均每月花費在視頻娛樂上接近50個小時,從這個數據上我們便可以直觀的看出為什麼圖文內容打開率越來越低的原因,畢竟年輕用戶的選擇才是未來的方向。

但由此我們不禁想到一個變化,當視頻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受到網絡用戶青睞時,下一步會有怎樣的呈現?我們也不禁思考或許VR/AR的視頻會帶來更有趣的體驗,既然是更有趣、更新潮的東西,Z世代們會拒絕嗎?畢竟在許多90后眼裡都不太理解的盲盒都成長出了上千億的市場。

如果我們細心的去思考一件事,會發現,科技的進步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設想,而人類作為創造者一方面在適應,另一方面還在持續不斷的創新,但這也是社會和科技與人類歷史相輔相成發展的原因,我們誰也逃不過這個螺旋向上的漩渦。

疫情帶來的大變局

回看過去兩年發生的重大社會事件,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即使現在我們也還說不清這場已持續幾十個月的疫情最終會帶來什麼變化,但站在這樣一個窗口去思考一些內生的邏輯,大概已經從猝不及防到逐漸適應了。

正如著名歷史學者、暢銷書《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對疫情的看法,再過數十年,當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如果他們還記得新冠肺炎疫情,他們記住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哦,就是從那時開始,世界完全數字化了”

這句話似乎印證了過去2年的一些變化,正如知名視頻會議軟件Zoom的股價走勢一樣,其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因居家工作而受到關注,儘管部分地區的疫情已經有所放緩,但一些科技公司似乎已經感受到了數字化辦公所帶來的好處,但這只是表象,更多的變化已經暗流涌動。

美國的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ETR)在去年9月份調查了1200名不同行業的首席信息官,最終預計在2021年,全世界將會有34%的員工永久在家辦公,而疫情前,在家辦公的員工數量僅為16.4%

以攜程為例,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攜程11條業務線近70%的客服員工實施了“在家辦公”,部分部門在家辦公人員比例近85%。而結果顯示,由於不受辦公室干擾和通勤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在家辦公的人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因此,今年8月攜程啟動了“2021混合辦公試驗”,通過為期半年的A/B測試來驗證居家辦公的真實效果,而試驗組的員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辦公。

當然對於攜程這樣的實驗結果我們保持好奇,但更多的是數字化辦公的趨勢同樣成為了疫情期間眾多公司的選擇,畢竟像微軟、Twitter和Facebook這樣的海外巨頭公司早就宣布允許員工們永久在家辦公。

我們有理由相信,居家辦公的改變僅僅是疫情帶來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實則是,我們需要逐步跨越物理空間的限制,找到一個新的平衡,但如果有一個產品可以既做到無需真實物理空間的跨越也能“觸手可達”,這樣的痛點便有了Facebook搭建的“元宇宙會議”,也才使得Facebook看到了元宇宙更大的潛力,甚至更換了公司名稱。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同時,物理空間的跨越也讓成千上萬人同時在線聽音樂會有了可能,這便是今年4月,《堡壘之夜》與美國著名說唱歌手Travis Scott聯合在全球各大服務器上演的一場名為“Astronomical”的“沉浸式”大型演唱會,吸引了超過2770萬名玩家前往觀看,但這在現實世界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我們一方面迫切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正視疫情帶來的影響,甚至開始做出改變去適應它,畢竟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歷史變故都會帶來新的變化,這次也不例外。而早在今年7月,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根據官方數據統計,過去一年半的死亡人數(400萬)大約相當於自1982年以來所有世界戰爭中陣亡人數的總和(如今已接近500萬)

或許多年後當我們回看這段歷史時真的會有這樣的感慨:原來那場疫情影響如此甚遠。

過去30年新興科技的交融

當我們把時間維度放入到歷史的進程時,疫情、科技與人類發展之間似乎來到了一個交匯點,新的科技產品亟需更新迭代來適應新興消費群體的崛起,而疫情帶來的影響又會加速某些進程,尤其是數字化,由此我們看到了一些原本漂浮在遙遠未來的東西已經加速來到了我們身邊,元宇宙便是這樣的存在。

回看過去30年的科技發展,用“顛覆”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尤其是進入21世紀20年代后,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5G正在加速、物聯網的設備飛速進入人們生產生活、人工智能從AlphaGo之後開啟了新征程。同時芯片領域依然遵循着摩爾定律發展着,甚至我們還看到了人們對互聯網更高的使用追求,包括了區塊鏈和Web3.0的逐漸落地。當然,還有越來越輕便的VR/AR設備,這便是真真實實的科技進步。

被譽為“最接近理查德·費曼的科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在《生命3.0》中對未來生命有了新的定義,他稱其為“生命3.0”,具體來說,未來的生命不僅能設計自身的軟件,還能設計自身的硬件,最終能完全擺脫進化的束縛,比如變形金剛。

邁克斯的生命3.0可能更符合人類的進程,也貼近科技進步的極限,但作為血肉之軀的我們一方面憑藉科技的外衣實現了上天入地,另一方面也通過科技產品去獲得體驗和鏈接,前者是科技的外顯,後者是科技的內顯,正如微軟公司和Facebook一樣,他們都是時代的產物。

深度丨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不是偶然?

那麼時間來到了今天,憑藉創造新能源汽車、SpaceX和腦機接口的科技新貴馬斯克已經成為了新的全球首富,特斯拉市值也突破萬億市值,與老牌科技公司相比,馬斯克似乎代表着一個新的時代,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誰會是同時期的“Facebook”或者“微軟”?

就目前來看,在有限的想象空間內,元宇宙似乎可以承載出下一個萬億市值的公司(我們把區塊鏈技術也歸結到元宇宙里),畢竟電商、娛樂、社交似乎都可以在元宇宙中重塑一遍,而這三大方向在過去30年都誕生出了不少巨無霸,那麼這次會不同嗎?

總結

最後,我們再次回到主題來看,“為什麼說元宇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因為智能設備來到了新的進化點,因為消費人群迎來了改觀,疫情帶來的百年之大變局,各類技術也到了一個新的開閘口,而這些的交匯點之一至少我們看到了元宇宙的身影

雖然咱古人有句老話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又好像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兒,但元宇宙的發揮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有憧憬,畢竟從數百年前人們希冀着能夠通達全球,到50多年前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無縫鏈接,按照某種過渡的邏輯,接下來的想象便是即使身處車水馬龍,也可真實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眾多科技公司不斷加碼元宇宙賽道,但按照創新的邏輯來說,那些真正具備顛覆性創新的產品可能很難從大玩家手裡出來,即使有,也更可能是內部孵化或者革新,畢竟大船難掉頭的故事在《基業長青》中也少有存在。

5年前可以說是區塊鏈最佳的創業時期,甚至是荒蠻之地里的一個巨大冒險島,但現在區塊鏈已經從山野逐漸走向了殿堂,意味着更多束縛和既定的玩家,不過區塊鏈帶來的應用依然還很早期,而區塊鏈+元宇宙的效用或許才是理解真正“元宇宙”的伏筆,而不僅僅是再造一個虛擬世界這樣簡單

商業世界有一個經典的故事,100年前街上充盈着的還並不是汽車,而是各種體型的馬車,所以那時候人們還擔心持續增長的馬車會帶來鋪天蓋地的馬糞危機,甚至在1898年召開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馬糞為主題的國際會議,但後來馬糞危機成了過去時,馬車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當然,馬車故事中那幾十萬馬車夫如果沒有選擇適應汽車的到來,可能後半輩子只會在遊樂園或農場度過。

那麼,元宇宙真的要到來了嗎?我想,它可能比汽車取代馬車的時間要快。

後記:這是筆者對元宇宙的一些思考,歡迎探討。而當我們推出【元宇宙之心】時,市場對元宇宙的熱情還僅僅是“星星之火”,如今看來已開始了“燎原之勢”,如果讀者們對元宇宙有更多關注和思考,歡迎持續關注我們。我們終會在元宇宙里相遇。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04869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11-04 10:20
下一篇 2021-11-04 1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