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原央行行長與學者共論:如何定義加密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改變國際貨幣體系?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侯嘉成

原標題:《多位原央行行長與學者共論:數字貨幣能改變國際貨幣體系嗎》

數字技術與國家貨幣政策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未來之間的聯繫備受市場關注。

10月22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的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就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以及貨幣體系的影響展開了討論。

歐洲央行原行長讓-克洛德·特里謝表示,未經可靠機構嚴格監督就擅自發行的貨幣有兩種概念,其中,虛擬貨幣屬於假幣範疇;而加密代幣屬於投機性質的資產範疇。特里謝認為,比特幣屬於帶有投機性質的資產,完全不具備可靠貨幣應該具備的各種特徵。因此,需要通過例如銀行等可靠的機構,來使用區塊鏈這些技術。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表示,目前各國應對加密貨幣採取的辦法主要分為兩類:一些國家選擇徹底取締那些由私營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禁止其作為國家貨幣替代品在市場上流通;而另一些國家則在考慮推出,甚至正在推出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

由國家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今後是否會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重要貨幣形式?這一前景是否會影響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態?

日本央行原行長白川方明表示,許多大規模支付的貨幣已經在形式上實現了數字化,只有現金尚未被數字化。考慮到小額支付相對於大額支付的體量比例,數字貨幣的崛起本身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態。

白川方明還表示,在10年-20年內,不太可能實現全球小額支付市場這種革命性的場景。小額支付行為的特徵決定了,很難實現真正的全球小額支付市場。例如,在使用現金支付方面,各國之間的交易支付環境差異巨大。小額支付形態的轉變過程,反映的是其背後的社會的轉變。在每個國家,大額支付體系都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有弊有利。如果離開了全球貨幣體系,那麼數字化的全球貨幣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小額支付體系是不大可能的。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也表示,中國政府在數字貨幣方面的考慮也非常謹慎。雖然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少量的數字貨幣,但只是試驗性質的。而且也不會把這一舉措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聯繫在一起。在中國,數字支付系統現在是遍地開花,人人都會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這距離數字貨幣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還有很遠的距離。無論如何,小心為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巴里·艾肯格林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即將到來,而中國人民銀行是其中的先行者。但是,在可預見的將來,央行數字貨幣不會改變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和運行方式。

“如果要讓央行數字貨幣能夠跨境用於國際交易,就必須保證各幣種的互換性,各幣種需要運行在同一個區塊鏈上。那麼由誰來管理這個區塊鏈呢?或者,也可以另設一套基礎設施,讓運行在不同區塊鏈上的央行數字貨幣利用這套基礎設施進行互換,那麼又要由誰來管理這套另設的基礎設施呢?”艾肯格林稱,120家央行在同一個區塊鏈上,就基礎設施架構和管理方式等問題達成一致的場景遙不可及。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00725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10-22 18:59
下一篇 2021-10-22 19: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