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字人民幣的價值轉移形式和技術路線選擇

來源:移動支付網

作者:余雲峰

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以闡明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

“白皮書”首次從央行層面明確定義了數字人民幣,即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

在數字人民幣的設計特徵上,其兼顧了實物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具有實物人民幣的支付即結算、匿名性等特點,又具有電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攜性強、效率高、不易偽造等特點。且主要考慮了7大特徵:

1.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徵。 

2.不計付利息。 

3.低成本。 

4.支付即結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 

6.安全性。 

7.可編程性。 

其中大部分都比較容易理解,我們重點來看看1和7。

數字人民幣的價值轉移形式

數字人民幣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徵。數字人民幣兼容基於賬戶(account-based)、基於准賬戶(quasi-account-based)和基於價值(value-based)等三種方式,採用可變面額設計,以加密幣串形式實現價值轉移。

實際上關於數字人民幣採用的賬戶形式還是代幣形式我們很早就進行過討論。

央行數字貨幣(CBDC)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從適用對象來看,CBDC可以分為零售型以及批髮型;從運營架構來看,則可以分為間接型、直接型、混合型;從價值範式又可以分為賬戶形式和代幣形式等。

此前,移動支付網認為,數字人民幣其作為法定貨幣是M0的補充,首先面向的是C端用戶,屬於零售型CBDC。而由於數字人民幣屬於央行的負債,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從架構上來看是屬於混合型CBDC。從價值範式來看,數字人民幣採用的是廣義賬戶體系,雖然沒有明確的觀點來證明數字人民幣到底是採用賬戶形式還是代幣形式,但從實際體驗上來看其更傾向於底層是賬戶形式。

而在更早的時候,我們還專門討論過雙離線形態下的數字人民幣形式。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在今年5月底舉辦的國際金融論壇(IFF)上表示,“從公開報道看,數字人民幣採用了賬戶路線,而有一些國家則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我個人理解,基於賬戶和基於代幣兩條技術路線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實質上代幣也是一種賬戶,只不過是新型賬戶——加密賬戶。相比傳統賬戶,用戶對加密賬戶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強。”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數字人民幣的確是採用了基於賬戶的方式。但是這裡基於賬戶、基於准賬戶和基於價值等三種方式分別指的是什麼?

在移動支付網看來,基於賬戶其實指的就是用戶註冊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並且實名之後形成的數字人民幣“賬戶”;而基於准賬戶即是數字人民幣錢包未實名前的形態,儘管未實名但仍然能夠滿足基礎的支付;而基於價值則可能是指“硬件錢包”里本地儲存的加密幣串,其通過充值的操作被放在智能卡、手機等載體內,具備實際的價值屬性,可以實現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價值轉移。

而採用“可變面額設計”也是數字人民幣以賬戶形式為核心的關鍵,更加方便數字人民幣賬戶內價值的轉移。

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

“白皮書”介紹,數字人民幣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模式創新。

今年3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對外發布了“法定數字貨幣創新研究開放課題(2021年度)”,其中提到智能合約具有透明可信、自動執行、強制履約的優點,與法定數字貨幣相結合后可應用於條件支付、約時支付等業務場景,有利於發揮貨幣職能。圍繞法定數字貨幣研發需求,聚焦合約語言、虛擬機、編譯器等智能合約系統相關的關鍵技術,具有創新的學術思想,有明確、先進的研究目標,有科學、可行的研究方案。

今年6月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數字人民幣的錢包體系作了詳細分享,其中根據錢包的持有主體可以將主要的錢包設為母錢包,並可在母錢包下開設若干子錢包,個人可以通過子錢包實現支付場景的限額支付、條件支付和個人隱私保護等功能,比如說你想藏個私房錢什麼的,也可以進行親屬贈予功能的管理;企業和機構可以通過子錢包來實現資金歸集和分發、會計處理、財務管理等功能。

他表示,央行與指定運營機構共同開發基本支付功能組件,利用智能合約實現時間條件、場景條件、角色條件觸發的條件支付功能,比如說,對於單用途預付卡的資金管理功能,避免出現捲款跑路等風險。

實際上,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在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的“紅包”,實際上即是“智能合約”的體現,通過參與方達成的協議來約束“紅包”的使用時間、使用範圍以及使用規則,比如不可轉賬、不可兌回、超時收回等等。

可以說,未來數字人民幣加載智能合約,其靈活性可以適用於多種環境和關係,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場景等。舉個例子,比如鄭州這次暴雨洪澇災害的賑災款,如果通過加載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來撥發,就能實現款項的定向用途,防止貪污濫用。

數字人民幣的技術路線選擇

對於數字人民幣的技術路線選擇,一直是行業內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白皮書”中介紹,數字人民幣的技術路線選擇是一個長期演進、持續迭代、動態升級的過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定期開展評估,持續進行優化改進。指定運營機構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及技術優勢自行選取技術路線,充分保持對未來技術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數字人民幣系統採用分佈式、平台化設計,增強系統韌性和可擴展性,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交易量的快速增長;綜合應用可信計算、軟硬件一體化專用加密等技術,以確保系統可靠性和穩健性;開展多層次安全體系建設,設計多點多活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保障城市級容災能力和業務連續性, 提供7×24小時連續服務。

數字人民幣體系綜合集中式與分佈式架構特點,形成穩態與敏態雙模共存、集中式與分佈式融合發展的混合技術架構。

實際上針對針對技術路線問題,穆長春很早之前就表示,數字人民幣在研究以及發行期間,都將採用賽馬的方式。所謂的“賽馬模式”即,在自願的前提下,參與試點方自行選擇場景和技術路線,如果試行效果好,不排除直接採用。 

因此,在技術選擇上,監管層面一直以來的態度就是“技術中立”,誰行誰上。

在吹風會上,針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人民幣體系中的應用,穆長春也表示,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優勢,但存在性能和可擴展性上的缺點,更適用於低併發、低敏感的資產確權、交易轉讓、賬本核對等場景。根據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和適用範圍,人民銀行探索了區塊鏈在貿易金融、確權交易、交易對賬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比如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和數字票據交易平台。

因此,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體系的交易層,為支持高併發、低延遲,實現公眾直接持有央行債權,採用了中心化架構,所有跨機構交易均通過央行端進行價值轉移;同時,設計了基於加密字符串的數字人民幣表達式,保留了安全性、防雙花、不可偽造等特點,還可以加載與貨幣相關功能的智能合約,促進業務模式創新,成為數字經濟活動催化劑。

也就說在交易層,數字人民幣並沒有採用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的特點並不適用於高併發、高拓展性的場景;但是在發行層,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即可以利用。

他表示,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體系的發行層,基於聯盟鏈技術構建了統一分佈式賬本,央行作為可信機構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將交易數據上鏈,保證數據真實準確,運營機構可進行跨機構對賬、賬本集體維護、多點備份。為充分體現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的優勢,數字人民幣體系結合區塊鏈共識機制和可編程智能合約特性實現自動對賬和自動差錯處理。同時,利用哈希算法不可逆的特性,區塊鏈賬本使用哈希摘要替代交易敏感信息,實現不同運營機構間數據隔離,不僅保護了個人數據隱私的安全,亦可避免分佈式賬本引發的金融數據安全風險。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6079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27 15:07
下一篇 2021-07-27 1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