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7月24日, 2021世界區塊大會·杭州正式開幕。本屆大會以“無限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的100+區塊鏈、加密貨幣行業頭部創業者、研究者,以胸懷萬里世界的姿態,共同放眼無限未來的行業想象。

本次大會由杭州時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巴比特)主辦,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等機構支持。

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2021年6月,兩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強調要建立“開源生態”。開源是當下全球新興技術領域的重要技術路徑,而區塊鏈作為創造信任的機器,沒有開源也就沒有區塊鏈,更沒有核心創新能力。

那麼,什麼是區塊鏈開源?要如何打造開源生態?國內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相較於國外有哪些優點或是不足?學術界和企業界又要怎樣聯合共建開源生態?杭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聯合會秘書長、浙江大學計算機教授劉加海;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可信賬本工作組執行秘書劉濤;百度區塊鏈開源負責人鄭旗;以及微眾銀行區塊鏈戰略合作負責人鄧偉平於24日下午在圓桌論壇《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中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精彩討論。本場圓桌由浙江省區塊鏈標準委員會專家委員、巴比特副總裁馬千里主持。

以下是巴比特整理的圓桌內容:

馬千里:什麼是開源,區塊鏈為什麼要開源?

劉加海:首先,我們要從區塊鏈本身考慮。區塊鏈是怎麼發展過來的?它是平等、共享,大家積極倡議的,這些都與開源吻合。另一方面,從區塊鏈本身發展來看,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社會發展所形成的一種講信用的模式。區塊鏈上是在傳遞價值的。像這樣的一種生態環境,都是開源的環境,換句話說,它會形成與生活當中息息相關的部分。以後網絡和區塊鏈會像空氣和水一樣。在這裡呼吸空氣,如果需要收費,那肯定是有失偏頗的。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應該是開源的。

劉濤:首先,區塊鏈的開源讓我想起了互聯網的發展,這麼多年,互聯網實現了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區塊鏈又實現了可信的數據交換。如何連接更多的用戶,實現更廣泛的應用,開源是必由之路。現在區塊鏈的開源包括從底層平台到應用開發框架,到一些輔助項目配套生態項目的開源,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區塊鏈的技術才能連接更多用戶、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當然,這並不完美。因為通過開源的方式,大家拿到代碼就可以實現更快的業務開發和迭代,但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即大量的項目開源容易造成市場的碎片化。我們呼籲區塊鏈開源項目能夠像互聯網一樣,參考互聯網標準方面的經驗,如果能在區塊鏈的架構標準化、接口的標準化、組件的標準化方面更往前一步的話,開源的質量會更高。

鄭旗: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是開源,開源是一種全新開源軟件的開發形式,通過開放的方式讓整個社會的人可以參與並共同發展項目。可以說開源的軟件開發模式,是當下軟件做強、做大唯一的選擇。從整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來看,很多開源軟件在其中起了很大的驅動作用,包括Linux、安卓、Hadoop大數據、雲原生的Kubernetes等,這些開源軟件是互聯網非常大的驅動力。

那麼,開源和區塊鏈有什麼內在聯繫呢?最早的區塊鏈從比特幣技術誕生,本質上是一個可信的、分佈式的數據庫技術,最難能可貴是它的可信。區塊鏈可信的來源是協議都是開放、透明的。在區塊鏈領域有一句話是“Code is  Law ”,如果代碼沒有分享出來,信任基礎是很難建立的。所以在區塊鏈領域,開源天生就非常契合,對區塊鏈來說,開源是非常重要的。

鄧偉平:開源從字面上理解是源代碼的開源,但對一個企業和組織來說,如果想做開源生態、開源社區,源代碼的開放只是一個起點。要做開源的事情,組織的戰略目標、組織結構、人才隊伍,都要配合軟件開源做相應的配套。以微眾銀行為例,我們已經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我們的AI、大數據、雲計算等各個金融科技的賽道上都開源了很多技術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大幾十個。

具體到區塊鏈賽道,區塊鏈的源頭就是開源的,大家都知道比特幣、以太坊等比較知名的項目,源代碼一開始就是開放的。此外,像聯盟鏈可以解決機構之間的合作信任問題,作為底層的基礎設施,如果基礎設施是閉源的軟件、是黑盒子,機構之間就很難解決信任的摩擦。

所以,從區塊鏈大的賽道來說,軟件開源應該是大勢所趨。國家部委提出的政策里也提出要支持開源社區,這是對區塊鏈技術趨勢的回應。

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馬千里:如何打造區塊鏈開源生態?

鄧偉平:接着微眾銀行的實踐說,我們很早就開始布局開源,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技術體系。17年的時候,我們認為區塊鏈是解決信任的基礎設施,是大勢所趨,所以就選擇了開源。開始的時候要把源代碼開放出去形成開放的生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難的點是從0到1獲取第一個或者第一批種子用戶。當第一個種子用戶出現的時候,我們會給他們很多支持,包括技術、宣傳上的支持,打磨上層應用層方案等取得合作夥伴的信任,形成背靠背的合作夥伴關係,最終形成正向循環。這樣做出口碑,發展技術,生態也就一併做起來了,局面也會慢慢打開。

鄭旗:開源生態的難度很高。要想構建一個好的開源生態,主要包括三點:

  1. 要有很好的項目,項目是整個開源生態的核心。
  2. 要圍繞項目建設周邊一系列的工具,從而降低早期用戶的使用成本,快速在企業和應用中落地。在落地過程中,這也會對開放生態技術形成反哺,形成圍繞開源項目核心項目的正向循環。
  3. 關於開源的社區建設非常重要。首先,做開源生態時,要清晰知道圍繞着項目有哪幾類人群,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用戶在生態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要有清晰的定位。針對不同角色的用戶,需要攢不同的局,通過拉新和留存的方式讓他們留在社區。早期種子用戶很重要,通過早期忠實的種子用戶形成口碑效應,慢慢會渡過艱難時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劉濤:開源基金會的核心工作就是幫助企業把捐贈項目生態發展起來。一方面,在開源生態合作方面,要發展更多合作夥伴,包括在基金會層面,要圍繞區塊鏈建立工作組,發展生態夥伴,尋找合作機會。

另一方面,項目本身要做很多優化,使開發者使用更友好,部署更便捷;同時,也要構建生態配套,項目不僅要有底鏈,也要有相關開發配套。

另外,一方面我們要把知識傳遞給開發者,同時也需要從戰略開發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讓開發者學習不同區塊鏈技術的時候,能夠減少甚至免除重新學習的負擔。我們希望推動標準化方面的建設,最大程度的實現知識的共享。

劉加海:區塊鏈和激勵機制是天生吻合的。如果能把區塊鏈的激勵機制發揮到最大,相信在這個領域一定會聚集更多的優秀青年參與社區活動,這樣,開源社區自然而然會形成。

另一方面,從培養的角度考慮,行業要做好標準。青年人在掌握了標準后,就會更樂意參與到標準當中來。這樣,一方面可以形成開源的生態,另一方面可以讓區塊鏈企業更有積極性。要形成開源的生態環境,不會是容易的。當然如何合理、合法、合規的用好激勵機制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馬千里:開源社區不僅是大廠做的事情,小廠也有一些意見。開源生態當中會碰到哪些困難,我們要如何吸取經驗,少走彎路,更進一步的推進開源生態?

鄭旗:開源生態是很難的,首先區塊鏈這件事在前兩年國內外和公司內部都不確定,所以難度是很大。另外開源生態門檻很高。兩件這麼難的事情加在一起,要怎麼辦呢?有一句話特別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相信區塊鏈的未來就會有一股韌勁,可以克服眼前困難,忍過眼前苟且,得到未來的遠方,這是我最大的心得。

對於團隊而言,首先要讓自己相信,這樣就會堅定目標,帶領團隊進行理性灌輸,勾勒出美好的願景。這樣,即使團隊不大,勢能也特別大。

鄧偉平:做開源社區要有韌勁,因為選擇做開源社區的方向,就註定不是短線的事情,是長線的事情,要有韌勁長期堅持。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和客戶、用戶的深度溝通,形成一種良性的正向反饋,持續打磨產品,落地更多的項目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社區構建過程中要形成有效的機制和文化,讓社區的用戶能夠更多的參與進來,使其有參與感、滿足感。

在做開源社區過程中,線上線下不同形式的Meetup技術分享會、培訓、沙龍、峰會、黑客松等各種各樣的活動,目的就是讓社區的用戶參與進來。一方面是參與進來學習,了解底層技術,另一方面一些技術也可以得到支持,還有一些愛好者可以成為社區的精神領袖,分享心得以及行業的落地案例。用戶慢慢深入,會覺得社區不僅是微眾銀行和開源工作組,更多的是自己的,會得到榮耀感,類似積極分子在社區里越來越多,社區的氛圍就會形成起來。所以要有一種機制,形成分享的文化。

馬千里:相較於國外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國內有哪些優勢與不足?

劉濤:目前,國內區塊鏈主要得益於國內政策和產業的環境。從基金會來看,國內包括百度超級鏈、金盟鏈、JDchain、長安鏈等底層項目都比較優秀,開源時間和國外也就相差了兩到三年時間,尤其是聯盟鏈的發展,我們絕對是國際上的第一梯隊。

在技術優勢方面,國內區塊鏈底層平台在國密算法、中文環境支持和高併發、低時延的企業應用方面有自己的優勢,譬如開放原子超級鏈內核由百度捐贈,採用超級節點架構、高性能鏈內并行算法,支持共識算法等核心組件動態可插拔,同時圍繞着核心技術構建起了強大的生態技術體系,無論是技術發展的路標還是技術先進性都是非常領先的。

配套方面,像開發工具、數據管理、隱私保護、運維管理方面的生態,相關企業都有相應的發展。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豐富、進一步深化。

此外,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國內外的底層平台加在一起不下20個,都在國內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市場碎片化嚴重,我們基金會也在推動各方一起努力進行標準化的工作,使區塊鏈開源能借鑒互聯網多年發展在標準化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馬千里:企業要如何聯手共建開源生態?學界方面呢?

劉加海:目前這一情況不是太理想。當前區塊鏈企業的競爭大於合作。做同一個區塊鏈項目,不同企業用的方案可能完全不一樣,造成研發資源的重複浪費,而且對企業來說,區塊鏈技術水平很不平衡。比如在杭所謂的“浙大系”區塊鏈企業研發水平都較高,但有些企業連最基本的研發力量都不太滿足。對於這樣的情況,企業之間需要進行溝通,如果形成區塊鏈開源生態環境,區塊鏈的應用將大為加快。同時希望基金會可以積極促進區塊鏈開源生態的形成,當然也更希望浙江區塊鏈標準協會對此也有所促進。

從學界來講,學界一直把區塊鏈作為重點研究和應用範疇。從開源建設來說,學界出成果比較快,投入的資源也比較少,效率也比較高。

圓桌實錄:區塊鏈開源生態建設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馬千里:對未來區塊鏈開源生態的思考

劉加海:區塊鏈對人類來說就像空氣、水、網絡,希望開源的區塊鏈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劉濤:開源基金會對未來開源生態建設來說十分重要。

鄭旗:區塊鏈是單一的技術,需要和更多的技術融合,才能在更多的場景應用。另外,區塊鏈行業的人才非常緊缺,需要做好區塊鏈行業的教育。

鄧偉平:開源、開放、共生。從全球來說,開源開放已是全球趨勢,未來的格局一定是產業協同共生的目的,這也是開源生態的目的所在。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4975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26 07:33
下一篇 2021-07-26 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