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深度解讀:智能貨幣,可控匿名,多樣化硬件錢包

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白皮書明確,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主要定位於現金類支付憑證,不計付利息,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並存。作為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 

數字人民幣白皮書中有哪些沒被注意到的細節與亮點,匿名性是真是假,數字人民幣可編程意味着什麼? 

為什麼要研發數字人民幣? 

總結起來,這主要由國際的大氣候和國內的經濟發展需求所決定。

國際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已經成為一場數字經濟時代的軍備競賽。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報告顯示,65 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 86%已開展數字貨幣研究。

其次,加密貨幣特別是全球性穩定幣發展迅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

在白皮書中,可窺見央行對於加密貨幣持負面態度,認為加密貨幣缺乏價值支撐、價格波動劇烈、交易效率低下,多被用於投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潛在風險,並成為洗錢等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

在國內,隨着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支付需求,提升基礎金融服務水平與效率,促進國內大循環暢通。

此外,我國現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趨勢,現金管理成本較高。

在白皮書發布的媒體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將數字人民幣的意義和作用總結為三點:

(1)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2)支撐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的需要;(3)積极參与國際金融改革和協調對話的需要。

數字人民幣如何實現匿名,保護隱私?

白皮書指出,數字人民幣具有安全性與匿名性(可控匿名),注意,這裡的匿名是可控匿名,也就是“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

根據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今年年初的說法,目前的支付工具,無論是銀行卡還是微信、支付寶,都是與銀行賬戶體系綁定的,銀行開戶是實名制,無法滿足匿名訴求。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可以在技術上實現小額匿名。

匿名錢包,僅用手機號就可以開立,KYC程度最低,但每日交易限額最低,只能滿足日常小額支付需求。若要使用大額支付,就需要升級錢包,錢包餘額和支付限額會隨着KYC強度的增強而提高。

對於“央行可以通過電信運營商查手機號,來獲取用戶真實身份信息”這一擔憂,穆長春當初也給予了回應。

他表示,“這其實是誤解,儘管電信運營商的支付部門也參與了數字人民幣的研發,但根據現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電信運營商不得將手機客戶信息披露給央行等第三方,當然也不得向運營數字人民幣的部門提供。因此,用手機號開立的錢包對於人民銀行和各運營機構來說是完全匿名的。”

穆長春強調,數字人民幣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在現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級最高的。

現在數字人民幣實際落地情況如何?

2019年末以來,人民銀行首先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2020年11月開始,增加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6個新的試點地區。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餘個、對公錢包351萬餘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餘筆、金額約345億元。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將繼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不預設推出時間表。

未來,北京冬奧會將會是數字人民幣的重要使用場景,白皮書介紹,冬奧會將試點部署無人售貨車、自助售貨機、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場景,並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奧支付服裝等可穿戴設備。

另外,為便利境外來華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遊客,人民銀行將指導參研機構,推出數字人民幣的軟錢包及硬錢包服務解決方案。

數字人民幣有運用區塊鏈技術嗎?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優勢,但存在性能和可擴展性上的缺點,更適用於低併發、低敏感的資產確權、交易轉讓、賬本核對等場景。”

而數字人民幣廣泛應用於高頻支付場景,高併發、低延遲,需要強大的性能支持,並不適合用“低效”的區塊鏈進行結算。

因此,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體系的交易層,採用了中心化架構,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央行,所有跨機構交易均通過央行端進行價值轉移。

但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體系的發行層,基於聯盟鏈技術構建了統一分佈式賬本,央行作為可信機構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將交易數據上鏈,保證數據真實準確,運營機構可進行跨機構對賬、賬本集體維護、多點備份。數字人民幣體系結合區塊鏈共識機制和可編程智能合約特性實現自動對賬和自動差錯處理。

因此,數字人民幣部分運用了區塊鏈技術,這也是“不預設技術路線”,實用主義方針的體現。

哪些機構和公司在參與數字人民幣研發運營?

這和數字人民幣採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的特性相關。

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負責向運營機構發行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負責向社會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和流通服務。

范一飛介紹,目前,參與數字人民幣研發的運營機構主要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移動和工行,聯通、電信和中行分別成立聯合項目組參與研發,螞蟻集團和騰訊兩家互聯網企業旗下網商和微眾銀行也參與研發,招商銀行近期亦已獲准加入。

此外,由於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 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對其計付利息,不向指定運營機構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指定運營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數字人民幣如何跨境支付,並與其他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結算?

跨境支付是數字人民幣一個頗具想象力的應用場景,但在白皮書中的表述中,相當謹慎。

白皮書稱,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倡議,探索改善跨境支付,數字人民幣具備跨境使用的技術條件,但當前主要用於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要。

“未來,人民銀行將積極響應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關於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領域的適用性。人民銀行將在充分尊重雙方貨幣主權、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試點,並遵循“無損”、“合規”、“互通”三項要求與有關貨幣當局和央行建立法定數字貨幣匯兌安排及監管合作機制,滿足各國監管及合規要求。”

總結起來,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問題。跨境支付技術成熟,但需要滿足國際間的監管與合規條件。

此外,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 同時加入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BISIH)牽頭的多幣種法定數字貨幣橋(mCBDC Bridge)項目。

多幣種法定數字貨幣橋可以通俗理解為區塊鏈世界中的“跨鏈橋”,不同央行數字貨幣間如何互操作將會是未來的一個剛需,同時也是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數字貨幣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比較複雜。

“每個國家有宏觀調控的情況,有自己的貨幣主權,在制度上和別國不一樣,有國家還有一定的外匯管制,不是那麼容易取消掉的。因此,如果發展CBDC,很多國家都會有各自的CBDC,都是以本國貨幣為基礎,在使用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規矩,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幣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是很複雜的”,周小川如此說道。

E-CNY

此前,對於數字人民幣的英文簡稱,大家普遍稱之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如今在白皮書英文版中,數字人民幣有了官方統一的簡稱:E-CNY。

數字人民幣深度解讀:智能貨幣,可控匿名,多樣化硬件錢包

智能合約

白皮書中關於數字人民幣最大的亮點在於,“數字人民幣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模式創新。” 

這意味着,人民幣將從傳統貨幣逐漸升級為智能貨幣,劃時代的轉變。

根據尼克·薩博(Nick Szabo)給出的定義,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智能合約被寫入計算機可讀的代碼中。一旦達到觸發條件,由計算機自動執行,可以加載時間、信用等前置條件,可以被應用於繳稅、反恐、融資等多種場景中。

在數字人民幣是否需要加載智能合約這一問題上,多方觀點不一。

曾有央行官員表示,對央行數字貨幣加載智能合約應保持審慎態度。

原因在於,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具有無限法償性,原有現鈔並未承載任何其他的社會與行政職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故意損毀人民幣。所以,在現鈔上添加額外社會或行政功能實際上有損毀人民幣之嫌。

其認為,加載除法定貨幣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約,將影響其法償功能,甚至使其褪化為有價票證,降低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不利影響,還會降低貨幣流通速度,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和央行履行宏觀審慎職能。同時,還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不利於個人權益保護。

2021年初,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現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發表觀點認為,數字貨幣不能只是對實物貨幣簡單的模擬,若要發揮數字優勢,未來的數字貨幣一定走向智能貨幣。

姚前表示,此前出現了一些由於智能合約安全漏洞而引發的系統災難,這說明該項技術成熟度有待改進,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應在充分考慮安全性基礎上,從簡單智能合約起步,逐步擴展其潛力。

可以預見,今後,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功能將會是一個從簡到繁的謹慎探索過程。

用穆長春的話來說,“我們會加載有利於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但對於超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還是會保持比較審慎的態度。”

未來,智能合約會對貨幣流通效率和貨幣完整性產生怎樣的影響,將成為長期研究的課題。

外國人短期來華可用數字人民幣獲得金融服務

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享受金融服務都需要基礎的銀行賬戶,沒有銀行賬戶,寸步難行,而數字人民幣錢包的出現將打破這一定勢。

數字人民幣可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將進一步降低公眾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保持對沒有銀行賬戶的社會公眾可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享受基礎金融服務。

根據白皮書的說法。短期來華的境外居民可在不開立中國內地銀行賬戶情況下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滿足在華日常支付需求。

比如,在冬奧會期間,華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遊客都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來享受國內的基礎金融服務。

數字人民幣硬錢包

數字人民幣錢包有多種分類法, 按照開立主體分為個人錢包和對公錢包;按照載體分為軟錢包和硬錢包;按照權限歸屬分為母錢包和子錢包。

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硬件錢包。

白皮書表示,硬錢包基於安全芯片等技術實現數字人民幣相關功能,依託 IC 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為用戶提供服務。

也就是說,數字人民幣的硬件錢包不只是大家觀念中一張卡片,表現形式豐富多樣,這也得到了銀行工作人員的確認。

某國有大型銀行工作人員向深潮TechFlow表示,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多款式、多品類,設計多元,主打小額支付,支持雙離線功能。

手錶、手機殼、耳機殼、配飾、拐杖……等都可能成為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載體。

這將極大方便存在數字鴻溝的老年人,不僅可以實現支付功能,還可以擁有一鍵聯繫家人功能。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2577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19 09:46
下一篇 2021-07-19 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