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談叔
本期編輯 | Colin Wu
原標題:《病毒般蔓延交易所公鏈的Safemoon模式 是個什麼東西?》
1 Safemoon驚人攀升
Safemoon於3月8號上線BSC,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價格上漲了200倍,也就是說,3月份任意時間投入1萬元買入Safemoon的話,到了4月中旬就會變成200萬。於是4月20日,Safemoon取代狗幣,成為了搜索引擎上搜索量最大的加密貨幣名稱。5月18日Coingecko數據顯示Safemoon排名第42位,BSC項目中僅次於幣安傾力打造的Cake。Contiune Capital稱這一模式已經在幣安與火幣生態鏈上的新項目中佔比超過60%。

不過,在4月21日,它的價格達到0.000013美金之後隨即崩盤,後來雖然反彈,但價格再也沒有回到那個高度。如今,它的價格是0.000007美元,無論如何,仍然給早期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Safemoon的作用是什麼?團隊毫不諱言它沒有用處,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它使用了一種獨特的機制,來激勵人們囤幣。
2 Safemoon的獨特機制
根據Safemoon的白皮書,當有用戶賣出safemoon的時候,會被徵收10%的“退出稅”,而這10%中的一半,即5%會平均分給所有的持有者,另外的5%則會分成平均分成兩份,一份發給合約的所有人用於增加流動性,另外一半則會進行銷毀。
Safemoon的這一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加密貨幣“HODL”的理念,即鼓勵用戶通過持幣致富,但這也意味着Safemoon的投資者要想獲利,就必須等待幣價至少上升10%之後賣出才有利可圖,交易成本異常高,必須要有持續不斷的新人入場,這一模式才有可能維持。而在它價格下跌后,新人也可能會因為賣出困難的機制更難入場。
也正因為這一點,推特上擁有27萬粉絲的加密貨幣大V @TheCryptoLark 直接稱它為龐氏騙局,並說越是騙局拉起盤來越猛。
3 Safemoon的爭議
一、理論上無上限的總量。雖然目前safemoon的發行量為1000000000000000(即一千萬億)個,但查閱它的合約可知,它的總量上限為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這個數字相當於把一百萬個銀河系裡的所有原子的數量。
二、創始團隊持有大部分
推特上擁有近10萬粉絲的大V @waronrugs 指出:Safemoon 50%以上由其創始團隊持有,隨時有砸盤跑路的可能。
三、技術能力不足
Safemoon的合約直接抄襲自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RFILIQ,Safemoon不僅保留了原合約的拼寫錯誤,也保留了原合約一些尚存疑問的問題。這給Safemoon的安全性也帶來了疑問。
Safemoon的模式來源以太坊鏈上的PIG、仿盤SAFEMARS,熱度之高導致抹茶交易所持續宕機;HECO上的HTMOON也迅速引爆,但拉至高點后馬上墜落,又一次引發大量中國散戶維權。Continue Capital文章稱,目前幾乎BSC、HECO上絕大多數都是此類模式。市場上甚至出現大量同名類似的項目,導致李逵李鬼難以分辨。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3602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